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父親節非常識



8月8日是中華民國(臺灣)的父親節,取其諧音「爸爸」。

父親節是一年中特別感謝父親而慶祝的節日,始於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每個國家的父親節日期都不盡相同,也有各種的慶祝方式,大部分都與贈送禮物、家族聚餐或活動有關。世界上有52個國家和地區是在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慶祝父親節,包括香港及澳門等地。不過亦有不少國家在其他日子慶祝的,包括文章開頭提到的8月8日臺灣父親節。

各國及地區官方制定的父親節日期:

每年2月13日:俄羅斯
每年3月19日:比利時、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聖約瑟日)
每年5月8日:韓國(雙親節)
每年5月31日:德國
每年6月4日:丹麥
每年6月第一個星期日:立陶宛
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日:奧地利、比利時
每年6月第三個星期日:中國、香港、澳門、新加坡、阿根廷、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古巴、厄瓜多爾、法國、印度、愛爾蘭、日本、馬來西亞、馬耳他、墨西哥、荷蘭、巴基斯坦、巴拿馬、秘魯、菲律賓、斯洛伐克、南非、瑞士、土耳其、英國、美國、委內瑞拉、津巴布韋...等等
每年6月20日:保加利亞
每年6月23日:尼加拉瓜、波蘭
每年7月最後一個星期日:多米尼加共和國
每年8月8日:臺灣
每年8月第二個星期日:巴西
每年9月第一個星期日:新西蘭、澳大利亞
每年11月第二個星期日:愛沙尼亞、芬蘭、挪威、瑞典
每年12月5日:泰國(普密蓬阿杜德國王的生日)

世界上的第一個父親節

世界上的第一個父親節,1910年誕生於美國,是由住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Spokane) 的布魯斯多德夫人 (Mrs. Dodd,Sonora Louise Smart Dodd) 倡導的,多德夫人的母親在生育第六個孩 子時,因難產而死,多德夫人的父親威廉斯馬特先生 (Mr. William Smart) 曾參加過南北戰爭,他在妻子過世後,獨自一人在華盛頓州東部的一個鄉下農場,承擔起撫養、教育六個孩子的重任,多德夫人在家中排行老二,亦是家裡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細心特質,讓她更能體會父親的辛勞,斯馬特先生白天辛勞地工作,晚上回家還要照料家務與每一個孩子的生活,經過幾十年的辛苦,兒女們終於長大成人,當子女們盼望能讓斯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際,斯馬特先生卻因多年的過度勞累於1909年辭世。

1909年斯馬特先生辭世之年,當多德夫人參加完教會的母親節感恩禮拜後,她特別想念父親,多德夫人心中明白,她的父親在養育兒女過程中所付出的愛和艱辛,並不亞於任何一個母親,多德夫人將她的感受告訴給教會的瑞馬士牧師 (Rev. Rasmus),希望能有一個特別的日子,紀念全天下偉大的父親,她的這一想法得到了牧師的贊許,同時得到了各教會組織的支持,多德夫人隨即寫信向市長與州政府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並建議以她父親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為父親節,斯波坎市市長與華盛頓州州長公開表示贊成,州政府采納這一建議的同時,把節期改在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1910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華盛頓州斯波坎市,舉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親節慶祝活動,在差不多的時間裡,美國各地其它城鎮的人們也開始慶祝“父親節”。

在父親節這天,人們選擇特定的鮮花來表達對父親的敬意和思念,人們采納了多德夫人的建議,佩戴紅玫瑰向健在的父親表示愛戴,佩戴白玫瑰則表達對亡父的悼念,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起初父親節的日期各不相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為父親節的像征,有的地方則用襯有一片綠葉的白丁香向父親表示敬意。

1924年美國總統柯立芝表示支持設立全國性父親節的建議,1966年約翰遜總統簽署總統公告,宣布當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為美國的父親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簽署正式文件,將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全美國的父親節,並成為美國永久性的紀念日。


萊利:世界上的第一個父親節,1910年誕生於美國,是由住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的"布魯斯多德夫人"倡導的。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荔枝社區、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十萬個為什麼》作者─米‧伊林



萊利非常識是個分享知識的專頁,不過說到「知識」,當然不能不提當中的權威─《十萬個為什麼》。

《十萬個為什麼》的名稱源於蘇聯科學文藝作家伊林(真名為伊利亞·雅科甫列維奇·馬爾夏克)的作品《十萬個為什麼》。而伊林又是從詩人吉百龄的詩句:「五千個在哪兒/七千個怎麼樣/十萬個為什麼」中,選用「十萬個為什麼」作書名的。其實,伊林的《十萬個為什麼》大約只有五萬多字,是一本小書,顯然書裡的為什麼並沒有「十萬個」。「十萬」(俄語:сто тысяч,「一百個千」)是一個虛指,用來形容許多。第一版只有900多個「為什麼」,現在也只有3000多個「為什麼」。

「為什麼」就是《十萬個為什麼》叢書中的一個個條目(主題)。每一個條目就是一篇幾千字的科學普及文學作品。因為叢書中條目的標題通常採用「為什麼……?」的表達方式,所以許多時候都用「為什麼」來指代一個問題和此問題的解答詮釋。

《十萬個為什麼》是一套以大眾化、小百科全書式為特色的科普讀物。董純才1934年將其首次翻譯成中文,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於1961年到196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少年兒童出版社(滬)約人撰稿,發行了第一版。在港澳地區亦相當普遍。《十萬個為什麼》曾經作為為數不多幾種普及知識的讀本,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兩岸無法交流的時代,台灣也同時出版了另一版本的《十萬個為什麼》,一套10冊,在台灣是相當流行的兒童入門百科。

中國版的《十萬個為什麼》規模比較大,當然也還未達到「十萬」,但也能堪稱一部小型百科全書。

關於作者─米·伊林

米·伊林(俄語:М. Ильи́н,英語:Mikhail ll'in,全名:伊利亞·雅科夫列維奇·馬爾沙克(Илья́ Я́ковлевич Марша́к),1896年1月10日-1953年11月15日)誕生於烏克蘭,為前蘇聯科普作家。米·伊林的作品作為許多優秀科普作品的典範,對華語世界科普創作界產生了很大影響。許多老一輩和50年代成長起來的科普作家,都從其作品中得到啟發。

他自小酷愛閱讀,喜歡大自然、做實驗,童年時仔細觀察各種生物和天文地理,這使得他日後的創作有著扎實的基礎。一九二七年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內容豐富,文字生動,思想活潑,段落簡潔」可以概括伊林的寫作特點和優點。

米·伊林的其他作品

《幾點鐘》、《黑白》、《五年計劃的故事》、《山與人》、《人與自然》、《改造行星》

萊利:《十萬個為什麼》原本只有900多個為什麼,叫「十萬」只是俄語用來形容很多的意思。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幼教網、金星教育、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8月3日 星期日

「李」─全球人口最多的中文姓氏


「李」─全球人口最多的姓氏 中國第二大姓氏 韓國第二大姓氏 臺灣第五大姓氏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而於中國李姓是第二大姓(第一大是「王」);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姓;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姓。

李姓為了區別其他同音姓,常說「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在朝鮮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見姓氏,在朝鮮李姓為第二大姓。

根據統計,李姓人口總數約為1億,其中中國大陸有李姓9207.4萬人,佔中國人口總數的7.19%。河南省是中國李姓的第一大省。古隴西,即今甘肅臨洮,為李氏重要發源地。唐代是李姓的鼎盛時期,有「天下李」之稱。在臺灣,隴西堂李氏為第五大姓,分佈較多之縣市為臺北市、新北市、臺南市、雲林縣、高雄市和嘉義市。

李姓的英文譯音

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ii,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ay三個,而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Lii為國語羅馬字,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另外,英語姓氏「Leigh」也翻譯作「李」。

李姓的來源

對於「李」這個姓氏的來源有很多種說法,然而由於年代遠久,已沒法確實真正的來源,下面列出的是幾個比較常見的說法:

嬴姓說法

源於嬴姓,或出自皋陶之後顓頊帝高陽氏的後裔理征,或出自周朝道家創始人老子李耳,屬於以官職名為氏。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

殷商之後

當初周武王分封諸侯並把殷都分成三個國家為了安撫商朝遺民,姬發立商帝紂辛之子武庚以守商祀,將商舊都朝歌封為殷都,並封殷都以東為衛(今朝歌東9公里的衛賢,屬河南浚縣),殷都以西為鄘(今朝歌西南的新鄉縣店後營),殷都以北為邶(今河南省湯陰縣邶城),命管、蔡、霍三叔監管,以防止親商諸侯及商民反叛(見《逸周書·作雒》、《漢·鄭玄(詩)邶鄘衛譜》等)。派自己的三位叔叔前去監督,後來武王的叔叔跟武庚起來謀反,平定被殺。但是殷商族人並沒有全部死亡,而是分散到河南各地,而且商朝皇室又說姓子,有可能殷商遺族為了避禍,把子上加個木成為李,而且河南是李姓主要發源地。

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

概括有三種:

一種說法是:在商朝末年,紂王暴虐無道,沉湎女色,使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後裔有個叫理征的人,出於一片忠心,直爽地指出紂王的錯誤,勸他改正,結果因此惹惱了紂王而被殺害。理征的妻子契和氏聽到消息後,便帶著年幼的兒子利貞外出逃難。契和氏本是陳國人(今河南淮陽),想逃回娘家,又怕連累娘家人,於是便往豫西方向逃。當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時,母子二人飢餓難忍,疲憊不堪,尤其是小利貞,餓得奄奄一息。可是,這一帶荒無人煙,又怎能找到食物呢?幸好契和氏發現附近的樹上結有一些「木子」,於是便採下來吃。就這樣,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後,他們又到豫東,在離淮陽不太遠的苦縣(今河南鹿邑東部)安家落戶。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時也為了躲避紂王的追緝,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緣故,自利貞開始改理氏為李氏。

另一種說法是:據史籍記載,周朝以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李姓源出有數種可能,依高亨等人的說法,李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來,而是源於老姓。高先生從音韻學的角度引證甚詳,較有說服力。

其餘來源

胡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以漢化之。鮮卑有複姓叱李氏,孝文漢化後,改為漢字姓李氏,是為洛陽李氏。又如党項李元昊原是拓跋氏。阿史那思摩曾被賜姓李。出自他姓改李氏。據載,唐朝功勛官將,可獲敕賜唐國姓以改李氏,如李敬業。由此,李姓成為一個龐大的姓氏。


萊利:原本「李」是中國第一大姓氏,不過於2013年被「王」超過。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阿啟網、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伊波拉


近日西非伊波拉疫情嚴峻,世界衛生組織(WHO)指,今次是有記錄以來最大規模的伊波拉疫情。究竟伊波拉是一種怎樣的病毒?這次讓我們來一起探究一下。

史上最致命病毒─伊波拉

伊波拉(英語:Ebola)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可導致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罹患此病可致人於死,包含數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痠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

伊波拉是人畜共通病毒,通常藉由體液、黏膜、皮膚等接觸造成感染。儘管世界衛生組織苦心研究,至今仍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宿主,目前認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為伊波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伊波拉被列為生物安全第四級病毒,也同時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此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命名(該國舊稱薩伊),此地接近首次爆發的部落。


病毒流行地區

伊波拉出血熱目前為止主要呈現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熱帶雨林和東南非洲熱帶大草原,但已從開始的蘇丹、剛果民主共和國擴展到剛果共和國、中非共和國、利比亞、加蓬、尼日利亞、肯尼亞、科特迪瓦、喀麥隆、津巴布韋、烏干達、埃塞俄比亞以及南非。非洲以外地區偶有病例報道,均屬於輸入性或實驗室意外感染,未發現有伊波拉出血熱流行。雖然伊波拉病毒目前僅在個別國家、地區間歇性流行,在時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易受感染生物

各種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普遍易受感染,經腸道、非胃腸道或鼻內途徑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後2~5天出現高熱,6~9天死亡。發病後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豚鼠、倉鼠、乳鼠較為敏感,腹腔、靜脈、皮內或鼻內途徑接種均可引起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染,無論其年齡和性別。高危人群包括伊波拉出血熱病人、感染動物密切接觸的人員如醫務人員、檢驗人員、在伊波拉流行現場的工作人員等。


傳播方式

專家們在研究中發現,“伊波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熱性,但在60攝氏度的條件下60分鐘將被殺死。病毒主要存在於病人的體液、血液中,因此對病人使用過的注射器、針頭、各種穿刺針、插管等,均應徹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壓蒸氣消毒。伊波拉病毒還可能經過空氣傳播。實驗人員將恆河猴的頭部露出籠外,讓其吸入直徑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氣霧,猴子4~5天後發病。每天與病猴密切接觸的6個工作人員的血清發現該病毒抗體陽性,其中5人沒有受過外傷,也無注射史,因此認為可通過飛沫傳播。

病毒可透過與患者體液直接接觸,或與患者皮膚、黏膜等接觸而傳染。病毒潛伏期可達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雖然猴子間的空氣傳染在實驗室中已被證實,但並不能證明人與人之間能夠透過空氣傳播病毒。美茵嘉護士是空氣傳染的可能病例,研究人員並不確定她是如何接觸到病毒。直至現在,伊波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為醫院的環境,糟糕的公共衛生、隨處棄置的針頭、缺乏負壓病房都對醫護人員造成極大威脅。

在疾病的早期階段,伊波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在此期接觸病人甚至可能不會受感染。隨著疾病的進展,病人的因腹瀉、嘔吐和出血所排出的體液將具有高度的生物危險性。由於缺乏適當的醫療設備和衛生訓練,疫情的大規模流行往往發生在那些沒有現代化醫院和訓練有素的醫務人員的貧困地區。許多感染源存在的地區正好具有這些特征。


潛伏期

典型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的潛伏期約2-21天。


症狀

1976的一張照片,當中有兩名護士站在金夏沙第三個病人(Mayinga護士)前。Mayinga護士於薩伊金夏沙市的Ngaliema醫院接受治療症狀因人而異,會突然出現。最初的症狀包括:發高燒(最少攝氏38.8度或華氏101度)、嚴重頭痛、肌肉、關節或腹部疼痛、嚴重乏力和疲倦、咽炎喉嚨痛、作嘔和頭暈。懷疑疫症爆發前,早期症狀會被錯誤診斷為瘧疾、傷寒、痢疾、感冒或其他細菌感染,這些病都較常見。

伊波拉病毒進而引致腹瀉、深色或帶血的糞便、咖啡樣吐血、因血管脹大而眼睛變紅、因皮下出血而皮膚出現紅斑、斑丘疹、紫斑和內出血。身體任何孔都會出血,包括鼻、口、肛門、生殖器官或針孔。

其他症狀包括低血壓(低於90毫米汞)、低血容量、心悸、體內器官嚴重受損(尤其是腎、脾和肝) 並引致 彌散性全身壞死, 及 蛋白尿。由病發開始到死亡(通常因為低血容量性休克 和/或臟器衰竭) 通常為7至14日。染病後第二個星期,病人一是退燒,一是出現多個器官衰竭。


預防

1. 在流行地區,避免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
2. 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或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病患禁止性行為,直到確定精液無病毒為止。
3. 醫護人員需提高警覺並配戴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


治療

目前英國科學家研究顯示切勿吃含有蛋白質成分的食物,而在象牙海岸流傳了一種方法,把牛尿煮沸飲用,但目前還未獲科學證實。

現今唯一對抗方法為注射NPC1阻礙劑,伊波拉病毒需透過NPC1進入細胞核進行自身複製,NPC1蛋白於細胞間進行運輸膽固醇,即使阻礙劑會阻擋膽固醇的運輸路線造成尼曼匹克症,但那是可以容忍的。絕大多數的爆發都是短暫的時間。

曾到「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流行地區,或曾進行伊波拉病毒檢體實驗操作,並出現急性發燒、腹瀉、嘔吐、頭痛、噁心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等訊息。NPC1阻礙劑也能對抗馬堡病毒。


疫苗

現已製造出使猴群不會被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感染的疫苗;這些疫苗是以基因重組過的囊狀口腔炎病毒和濾過性病毒為基礎,上面附著伊波拉病毒。另外,現在也能夠通過把伊波拉病毒中八個基因的其中一個「VP30」拿走,從而製造出自身無法複製的伊波拉病毒。但是,現在尚無對人類有效之疫苗。


萊利:最恐怖的地方是,這些致命病毒,發病初期都有機會跟一般感冒相似,所以重感冒時應該盡快就醫!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百度百科、AM730、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7月26日 星期六

印度─全球最多語言國家


印度─全世界最多語言國家!總數多達1652種!

印度語言非常複雜,大約有幾百種。加上方言的話,根據1961年的統計,總數多達1652種!此外,根據2001年的統計,有29種語言的使用人口超過一百萬,有122種語言的使用人口超過一萬人,這些語言主要分屬於兩大語系:印歐語系的印度-雅利安語支(使用人口約佔總人口的70%)和達羅毗荼語系(使用人口約佔總人口的22%),此外還有部分語言屬於漢藏語系的藏緬語族和南亞語系捫達語族,以及其他一些孤立語言。

印度語言資料
http://www.languageinindia.com/aug2002/indianmothertongues1961aug2002.html

印度有兩種"普通話"

印度主要官方語言是印地語,第二官方語言為英語,印度憲法規定「聯邦官方語言為使用天城體字母的印地語」,但沒有任何法律規定正式全國通用語言。

在印度的紙幣上,密密麻麻地印著15種語言,英語和印地語印在最突出的部位。在中央政府機構中英語的使用率為70%,印地語為7%。在文字傳媒中,英語報刊佔18.7%,印地語報刊佔27.8%。由於城市人口來源複雜,人們在社交場合大都習慣使用英語。我在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金奈參加朋友的婚禮時,在布滿鮮花和彩燈的大草坪上,西裝革履的男士們站在一起喝酒聊天,穿著鮮艷紗麗的淑女們相互問候。他們都說英語,好像英國人的聚會。

英語成為印度的普通話與英國的殖民統治有關。印度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莫卧兒王朝衰落後,各個土邦王國相互爭鬥,英國人乘虛而入,通過武力鎮壓和經濟手段,在1765年確立了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並推行英語教育,然後挑選精通英語的印度人為自己服務。E·M·法爾斯特在《印度之路》中說:"印度人喜愛神祗,於是英國人就擺出了神的姿態。"英語在印度逐漸成了權力和地位的象徵。

1947年,講著流利英語的印度人趕走了英國殖民統治者,但新政府打算拋棄英語時遇到了巨大阻力。印度的民族主義者認為,語言統一是國家統一的重要標誌。1949年,印度議會制定憲法時,規定印地語為印度惟一的官方語言,並用15年的時間取代英語。這一決定遭到南方民眾的抗議,因為講印地語的人口在北印度佔96.7%,在南方卻不足0.1%。南印度人擔心,一旦印地語成為惟一的官方語言,非印地語地區有被邊緣化的危險。1965年1月26日是印度共和國紀念日,也是憲法規定放棄英語的日子,印度南方舉行了大規模的罷市等抗議活動,一些印地語標牌被砸碎或塗黑,兩位抗議者自焚。藉助維護地區權利和文化而迅速崛起的政黨紛紛發表抗議聲明,泰米爾納德邦的德拉維達進步聯盟表示,若把印地語確定為惟一的官方語言,泰米爾納德邦將宣布自治。時任總理夏斯特里權衡再三后做出讓步。他在全印電台宣布了政府的5項決定:每個邦都有權選擇自己的邦語言;邦與邦之間的交流可以用英語或附上英語譯文;非印地語邦可以用英語與中央政府傳遞信息;中央政府機構繼續使用英語;全國文官考試使用英語。此後,印地語和英語成為印度的官方語言。

印度英語豐富了英語的辭彙

印度英語與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並列為世界三大英語。印度人講英語十分有趣,舌頭一卷,似乎要把所有單詞摻和在一起,然後連拉帶拽地脫口而出。受母語的影響,印度人講英語時分不出清濁音,容易鬧笑話。比如介紹年齡時說,"我30歲了"(Iamthirty),發音卻是"我很臟"(Iamdirty)。

印度英語的隨意性與印度文化十分接近。這種隨意性表現出印度人的幽默性格。印度英語的最大特點是其獨特的語調。大部分英語單詞的重音被移到後面。電視節目主持人都按這種方式發音,觀眾們聽得津津有味。一位曾到過中國的英國語言學家說,中國在英語普及方面追上印度至少需要50年。

印度人講英語時習慣夾帶印度辭彙,語言混雜竟豐富了英語的辭彙。英語詞典里有許多帶有印度文化特徵的辭彙,如神像(Juggernaut)、化身(avatar)、梵文學家(pundit)。生活單詞也大量進入英語中,僅表示棉布的名詞就有10多個,如印花布(calico)、粗棉布(dungaree)、卡其布(khaki),人們熟悉的英語辭彙如洗髮液(shampoo)、手鐲(bangle)、披肩(shawl)等都來自印度語。印度人講印地語時也習慣夾帶英語辭彙。詩人克基·達如瓦拉曾感嘆印度英語成了英國和印度的"混血情婦"。

據調查,印度人中粗懂英語的約兩億,精通英語者約為5000萬。87%的印度學校用英語授課,高等學府則全部採用英語教學。英語代表現代化知識和信息。印度人的英語優勢已經轉化為經濟動力,最顯著的例子就是軟體產業。由於從小就接受英語教育,印度人進入歐美社會並不需要跨越語言和文化門檻,而是自然接軌。

印度語言問題史

語言問題在印度造成多次爭取語言權利的衝突,最早起源於泰米爾納德邦,反對將印地語做為唯一官方語言,這次運動導致達羅毗荼進步聯盟佔領了幾乎整個邦議會席位,也有其他幾個邦開始效法,挑戰中央政府權威,現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和卡納塔克邦政府已經宣布在義務教育階段使用本邦官方語言。印度政府正在試圖採取各種措施以緩和語言衝突問題。


萊利:印度主要官方語言是印地語,第二官方語言為英語!所以可以用英語跟印度人溝通的!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倍可親野百合日誌、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全球現時最高建築物"哈里發塔"


"哈里發塔"(Khalīfa tower)原名杜拜塔(Dubai tower)是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境內的摩天大樓,為當前世界第一高樓與人工構造物,高度為828 m(2,717 ft),樓層總數169層,造價達15億美元。於2004年9月21日開始動工,在2007年初開始已有玻璃帷幕安裝,金屬外牆於同年6月開始施裝,最後於2010年1月4日正式完工啟用,總共使用了約5年的時間建成。

哈里發塔的總建築師是芝加哥建築事務所史基莫耳-歐文斯-梅瑞爾(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SOM)的亞德里恩·史密斯(Adrian Smith)。主要承建商是承攬吉隆坡雙子塔的韓國三星C&T(SamSung C&T),以獨特的超高大樓興建工法,每三天就能蓋好一層樓;除此之外,也分包給比利時團隊Besix和阿聯的阿拉伯技術建築公司。

"哈里發塔"打破的部份記錄

最高的結構物:828公尺(2,717英尺)(先前為美國北達科塔州高628.8公尺(2,063英尺)的KVLY電視塔)
最高的自立建築:828公尺(2,717英尺)(先前為加拿大國家電視塔 - 553.3公尺(1,815英尺))
最高的建築:828公尺(2,717英尺)(先前為台北101 - 509.2公尺(1,671英尺))
最多樓層數:169層(先前為香港環球貿易廣場,118層)
最高混凝土結構:601.0公尺(1,972英尺)(先前為香港環球貿易廣場屋頂 - 484公尺(1,588英尺)
最高游泳池(位在第76樓)
最高位置清真寺(位在第158樓)
最高夜總會(位在第143樓)

"哈里發塔"名字的由來

哈里發塔最初的原名叫杜拜塔,完工之後才改以哈里發塔為正式名稱。

在古阿拉伯世界中,哈里發為「伊斯蘭世界最高領袖」之意,同時也是歷史上阿拉伯帝國統治者的稱號(相當於皇帝)。而目前杜拜所屬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總統,同時也是阿布達比的酋長,名字正好即是哈里發。且哈里發塔在興建時期由於適逢金融海嘯,對杜拜的影響甚鉅,導致哈里發塔由於資金調度不足一度停建,但由於杜拜總統的堅持,繼續興建,進而向阿布達比的酋長哈里發請求金融協助。之所以臨時改以「哈里發」為杜拜塔重新命名,乃是感念哈里發的金援救火,讓杜拜得以在2009年末驚爆倒債危機之後,驚險度過償債難關。

"哈里發塔"建造目的

哈里發塔被設計為包含30,000戶與9間飯店的一個大比例、複合開發計畫的中心,此計畫案包含如杜拜購物中心、杜拜塔湖上飯店與服務公寓、19棟住宅大樓、2.5公頃(6.2英畝)的公園與一個12公頃大的杜拜塔湖泊,此完整200公頃(500英畝)的開發案花費高達200億美元,但只要計畫案完成,將有多達200公頃的使用空間。

此塔上超透光玻璃的混凝土建築將使中東重新成為世界最高建築的所在地,往昔的最高建築—埃及的吉薩大金字塔即在1311年被英國的林肯大教堂(Lincoln Cathedral)所取代。

此建造哈里發塔與其他摩天大樓計畫的決策者為政府,作為貿易經濟(國內依賴石油貿易)中之外的服務、觀光使用,杜拜目前有226萬的人口,大部分的土地仍為沙漠(覆蓋了超過90%的土地) 或稀少的人口分布,打造如世界第一高樓這樣的計畫是使杜拜及國家提升國際知名度的重要方式之一,另據一名納克希爾地產的VIP觀光客Jacqui Josephson表示:「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副總統兼總理及杜拜新任酋長)想要用轟動的要素使杜拜登上地圖」。

"哈里發塔"結構與設計

哈里發塔由SOM所設計,此公司出名在於它的超高樓計畫如芝加哥的西爾斯大樓與紐約市的自由塔。

哈里發塔是全球最高的自力支撐架構,哈里發塔全靠一根由地下伸延至156樓的核心柱支撐塔樓,再於上層採用傳統鋼筋結構,而橫切面選取Y型設計,也有助穩固建築物。

哈里發塔地基表層,全由細小石塊長年累月黏合而成,不像紐約或芝加哥般屬於堅固石層。為了打穩地基,工程師採用加固的混凝土樁柱,再於樁柱上的Y型地台鋪上一層混凝土。由於杜拜的地下水含高濃度氯化物和硫化物,容易侵蝕水泥和金屬柱,建築師特別選用極高密度的水泥,減少侵蝕程度。

哈里發塔的設計為伊斯蘭教建築風格,樓面為「Y」字形,並由三個建築部份逐漸連貫成一核心體,從沙漠上升,以上螺旋的模式,減少大樓的剖面使它更如直往天際,至頂上,中央核心逐轉化成尖塔,Y字形的樓面也使的杜拜塔有較大的視野享受。

內部設計由喬治·阿瑪尼設計,一個阿瑪尼飯店將座落於37樓以下的樓層,45至108樓將會有高達700間房間(據開發商表示,這些公寓房間在開賣後的8小時內即銷售一空),一座戶外零入口的游泳池將座落於78樓,106樓以上的樓層將為辦公室與會議室,124樓預計會設計觀景台(約442公尺),而頂部的尖塔天線將包含通訊功能。

哈里發塔也包含目前世界最快的電梯,速度達18公尺/秒(64公里/小時或40英里/小時),先前世界最快的電梯在台灣的台北101,達16.8公尺/秒(1010米/分,60.6公里或37.7英里/小時)。 哈里發塔總計57部電梯,其主電梯高504公尺,上升高度世界第一,位置在塔中央;不過並沒有直達最高169層樓,必需在第43、76和123層的「轉乘區」換搭乘電梯;並且電梯在1分鐘內可達第124樓世界最高室外觀景台。

供水系統

哈里發塔藉由長達100公里的管線,平均每天可提供946000公升的供水。另外有213公里的水管做為消防系統使用、34公里的管線做為冷氣冷卻水用途。

"哈里發塔"最高地位威脅

哈里發塔的主要競爭對手為50公里外的同位於杜拜的計畫案,棕櫚島塔(Nakheel Tower)(原來計畫為朱美拉棕櫚島的中心),目前納克希爾地產仍還在規劃此高度,預計將至少從原定的750米調高至1050米,使其得以震撼哈里發塔的世界最高樓地位。

在科威特更規劃了1,001公尺高度的絲綢之都(Madinat al-Hareer)以作為新都市計畫,然而,根據報告,要完成此計畫得付出長達25年的時間。

哈里發塔建成隔年鄰國沙地阿拉伯宣佈建造高達1600公尺的王國塔(Kingdom Tower),已開始動工,預計2020年完工啟用。不過後續也修改縮減到1,000公尺。


萊利:高處未算高!沙地阿拉伯正建造高達1000公尺的王國塔,預計2020年完工啟用!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痴客邦、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7月19日 星期六

中華白海豚並不白


中華白海豚這個名字對香港人來說應該並不陌生,但真正見過牠們的人應該並不多。而每個見過牠們真目面的人,都會發現他們其實並不「白」。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是呈黑色的,年青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會呈粉紅色。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那就不能錯過下面的介紹了!

中華白海豚資料

中華白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又稱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牠為盧亭,也有漁民稱之為白忌和海豬,其他俗名尚有粉紅海豚、鎮江魚、白鯃等,臺灣稱為臺灣白海豚或臺灣媽祖魚。屬鯨目海豚科,身長由一米到三米不等。主要生活在熱帶及溫帶沿岸水域,例如澳洲中部及北部、華南、印尼等西太平洋水域,印度洋海岸線以至南非,也有在河流出現及鹹淡水及沼澤一帶,例如長江、閩江、九龍江、珠江口、漢江和珠江等,分布極之廣泛。西方文獻有關中華白海豚的最早紀錄是在1637年由探險家彼得文地(Peter Mundy)在珠江口發現的紀錄,而中國的最早紀錄是在唐朝。

中華白海豚─名字起源

中華白海豚樣子可愛,全身呈粉紅色,這個粉紅賣點,是因牠們游動時,接近表皮的血管膨脹以助散熱所致,血管令牠們的皮膚看來白裏透紅。因此,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估計,中華白海豚的名字由來可能是昔日的漁民看到死去而皮膚「變白」的海豚,中華之名則可能是以為牠們是中國獨有而得來。 香港的中華白海豚數目大約有 100 多條,整個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數目約 2600 條(香港計算在內)。每條海豚的粉紅深淺度不一,較活躍的海豚,體色也會較為粉紅。不過,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 BB,身體是深灰色,少年階段時全身滿佈斑點,踏入成年階段,才慢慢變為粉紅色。

居住環境
很多的海豚或是鯨魚都住在深水處;但中華白海豚則喜歡住在淺水地如香港沿海一帶。但根據 Saayman & Tayler 的研究指出中華白海豚亦會在不同的地方活動。

活動範圍
一般生活地方多是淺水處,牠們的休息或是遊玩都會集結在近沙灘的海域,在捕獵的時候,牠們會在淺水及多岩石的水域一帶出現。

臺灣
在台灣海峽東部,苗栗後龍溪/龍鳳漁港、台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曾文溪/將軍漁港等臺灣中西部離岸三至五公里的水域有一群數量不到一百隻的白海豚,濁水溪口等處的泥灘地海域是其迴游覓食的棲地。一隻白海豚為了覓食,活動範圍可以長達一百多公里。白海豚被台灣漁民稱為「媽祖魚」,因為牠們一年四季住在中部沿海,但只要一到農曆3月媽祖生日、東北季風減弱後,能見度就大幅提升,好像來為媽祖祝壽。也有傳說是曾經有漁船遇難,在白海豚引領下安全回航。這些活動於東台灣海峽的白海豚因背鰭斑點比身體多等特徵之明顯區分而被鑑定為一有別於中國大陸沿海白海豚之獨立族群,王愈超博士所帶領的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利用體色色斑証明了東台灣海峽的白海豚是長期生活在台灣西岸水深30公尺之內的小型鯨類。台灣生態學會專案秘書甘宸宜表示台灣的白海豚與其他地區族群沒有交集,可能較像一個亞種。

香港
屯門及大嶼山對出的一帶水域,包括沙洲及龍鼓洲、望后石、爛角咀、大小磨刀和赤鱲角機場東北面等水域。

出現的時間
一般來說中華白海豚的生活是要配合潮水及日照的時間,牠們會在潮漲的時候出外捕食;例如到淺水或多岩石處,我們便可以在黎明或黃昏時看白海豚,因為那段時間牠們是最活躍的。

中華白海豚─香港的吉祥物

2007年11月15日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公佈「我最喜愛海洋10寶」公眾網上投票結果,此網上投票為期4個月選出最受歡迎十種本地海洋生物。中華白海豚得3679票榮獲「我最喜愛海洋10寶」第一位。

中華白海豚─瀕危動物遇到的威脅

中華白海豚面對填海和水質污染造成生存範圍的縮窄問題,繁忙的海上交通亦造成船隻撞擊。此外,中華白海豚亦可能遭漁民誤捕,但除馬達加斯加外,基本上並沒有以中華白海豚為目標的獵殺活動。中華白海豚很少用作人工飼養,全球只有泰國和新加坡的水族館飼養中華白海豚,例如新加坡海底世界便飼養了從泰國暹羅灣捕捉的中華白海豚。2005年海洋公園曾承認考慮增購中華白海豚,引起國際保育組織的關注。

生存的數量及保護
目前人類所知有關中華白海豚的資料不多,珠江口和南非的中華白海豚是少數曾進行較詳盡的研究及調查的種群。中華白海豚亦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完全禁止有關的國際貿易。

臺灣
自2002年才由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與香港鯨豚研究計劃在台灣西岸進行的海上調查正式紀錄,在此以前,台灣只有零星的白海豚擱淺記錄。台灣西岸海域的族群在2008年被列入「極度危險」,已被聯合國鯨豚專家列為野生動物紅皮書最高保育等級的極危等級(CR,Critically Endangered),僅次於「絕種」。2010年台灣的白海豚數量估計只剩不到一百隻,在中華民國政府興建八輕計畫之下,處境堪憂。學術團隊指雲林六輕附近海域水質酸化、船隻噪音等問題,都會危及白海豚生存。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和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舉辦研討會邀請國際鯨豚保育學者發表相關研究,會議結論為台灣白海豚面臨棲地消失、水下噪音、淡水流量減少、污染及漁業誤捕等五大威脅。學者呼籲政府將白海豚棲息地劃定為海洋保育區,制訂強制禁止在白海豚棲地內使用三層網、刺網和拖網等漁業規範,讓白海豚和漁業真正永續生存。

香港
中華白海豚受法例第 170 章《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及第 187 章《動植物(瀕危動植物)條例》保護。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亦是為保護中華白海豚而設。現時香港和珠江口一帶約有78條中華白海豚。


萊利:隨著近年香港多個填海計劃,香港附近水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越來越少,大家真的要想辦法保護這種瀕危動物!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陌生的熟悉字?語義飽和現象解構


大家有試過看著一個字,卻越來越覺得這個字陌生嗎?直到有一刻你開始懷疑是不是寫錯字,然後去找這個字的正確寫法後,仍然覺得這個字怪怪的?這個現象在法文中稱之為為Jamais vu,意思是“從未見過”。出現這現象的人,看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後,會出現一時間什麼都記不起來,仿佛都從未見過的樣子。

Jamais vu(舊事如新)現象

這個現像其實很普遍,不僅是中文字,英語等其它語言的使用者也會出現“一個詞看久了就認不出”的現像。甚至不僅在語言中,就連一幅熟人的照片、一個熟悉的地點,看久了之後都有可能會突然覺得陌生起來。這個現像在西方被叫做Jamais vu。針對它的研究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開展。一些學者用“語義飽和”(Semantic satiation)來解釋這個現像。
他們認為:神經系統有一個固有特點:如果短時間發生多次重復的刺激,就會引起神經活動的抑制。形像點說,神經活動也是會“疲倦”的。

這種特點可以讓我們對來自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方面的長時間持續的刺激產生“適應”的效果。好比說如果你一直聽到一個嗡嗡的噪音,雖然開始會很受打擾,但過一會兒就開始適應了,不特別注意的話就仿佛聲音不存在了一樣。這種適應現像又被稱為“飽和”。

而“語義飽和”就是其中一種。當我們反復閱讀某個中文字時,“辨認”這個字所涉及的神經活動也會暫時被抑制,這時我們就會“認不出”這個字了。對人物面容的辨認和對場景地點的辨認也有同樣的問題。

至於這種神經抑制現像具體發生在“辨認”的哪個環節,目前很難回答,因為我們對於大腦思維活動的細節還缺乏明確的理解。
一些研究者認為,字詞的辨認涉及三個環節:a,字詞產生“字形”的視覺信號(就是我們看到了這個字寫在紙上的樣子);b,“字形”的視覺信號尋找並轉化為對應的“語義”;c,在“語義”層面上進行思維活動。

在這個前提下,研究者設計了一些實驗,發現“語義飽和”現像最有可能發生在b環節。也就是說,在從字的樣子到字的內涵的轉化過程中,神經信號由於反復高頻出現而被抑制了。這方面的研究在松鼠會的文章《陌生的熟悉字》中有較詳細的論述。此外也有一些別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些理論。

研究Jamais vu這個現像,不僅對於語言學和神經科學基礎研究來說意義重大,而且有學者認為:一些精神疾病中的症狀,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會把親人識別為“冒名頂替”者等現像,很可能和Jamais vu有相同的生理學原因,或者說,這些症狀是一種長期的、病態化的Jamais vu。因此,它也是精神疾病研究中的一個關注點。

此外,Jamais vu還常常被認為是另一種現像:Deja vu(既視感)的相反情況。Deja vu其實也很常見,就是指有時我們會對某一場景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


萊利:這現象在近日於網上被傳是"中文"獨有的,其實是一個誤解。至於"中文"是否特別容易出現這現象,有待專家研究統計後再下定論。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百度百科、Angel.ge、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

最長的英交單字共18萬多字母


首先,這個最長的英文單字我只能放其中一小段在文中,完整單字請到下文提供的網址瀏覽。因為這個單字一共由"189819"個英文字母組成,無法完整貼在FaceBook上。

關於最長的英文單字,是個爭論不休的議題,原因是英文單字的組成並不如想像中的簡單。英文可以依照造字規則建立新單字,所以常常有新的長單字建立;地名是其中一個,科技詞彙也很長。我們很難去界定它。然而,單字的長度指的是有幾個字母,而非發音或音節的長度。

最長的英文單字─肌聯蛋白 共189819字

這次所介紹的英文單字,是純粹從"英文字母字數"去計算,沒有加入其他計算因素。它是一個化學用的英文單字,是「肌聯蛋白」的全名。字數就如上面所說,有"189819"字。

整個完整單字可以到"http://www.sarahmcculloch.com/luminary-uprise/2009/longest-word"瀏覽,以下是其中一小段:

Methionylthreonylthreonylglutaminylarginyltyrosylglutamylserylleucylphenylalanylalanylglutaminylleucyllysylglutamylarginyllysylglutamylglycylalanylphenylalanylvalylprolylphenylalanylvalylthreonylleucylglycylaspartylprolylglycylisoleucylglutamylglutaminylserylleucyllysylisoleucylaspartylthreonylleucylisoleu

"189819"字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唸出來?

YouTube上有人用了3小時33分才能讀完這個字,有興趣的可以到這個網址收看"http://youtu.be/NFR-ADakI-c"。


萊利:YouTube上有人用了3小時33分才能讀完這個字...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DigitalSpy、Youtube、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第一代麥當奴叔叔


大家不要以為圖中的是山寨版的麥當奴叔叔,或是山寨麥當奴的吉祥物。他是確確實實的麥當勞叔叔,這是他的第一代形象;然而,在英文語法中,他應該叫做"Ronald"。麥當勞叔叔的官方設定是個貌似小丑的人物,頂著一頭火紅的爆炸頭,笑口常開,身著鮮黃色的連身工作服及紅色的大短靴,裡衫及襪子皆為紅白相間的條紋式樣。伴隨著麥當勞公司全球化的經營方針,麥當勞叔叔還被設定為能說31種語言,包括漢語及日語等等。

麥當勞叔叔成長記錄

當初的麥當勞叔叔設定是沒有性別和年齡是大眾領袖。由於Ronald的發音比較難所以大家都用McDonald來稱呼他久而久之大家都以為他的姓氏就是名字。麥當勞以情感塑造形像的招數可謂絕妙。作為世界範圍內最負盛名的快餐店,麥當勞最初的經營業績也很平淡。直到1957年,一個叫哥德斯坦的人加盟麥當勞後,為了促銷,才開始做廣告。1960年,美國廣播公司開播了一個全國性的兒童節目――波索馬戲團,哥德斯坦覺得很有趣,他看准時機,獨家贊助了馬戲團,並叫波索的扮演者為麥當勞做廣告。波索這個滑稽的小醜殷勤地向孩子們喊道:“別忘了叫爸爸媽媽帶你們去麥當勞喲!”孩子們在嬉笑聲中牢記波索小醜的話,於是光顧麥當勞的人越來越多,營業額直線上升。然而好景不長,1963年,波索馬戲團節目停辦,麥當勞的經營日漸慘淡。哥德斯坦深知父母熱愛自己的孩子,哪怕是小小的要求,做父母的都會認為合情合理。鑒於波索小醜在孩子心中留下的深刻印像,哥德斯坦決心創造一個忠實地站在孩子們一邊的“麥當勞叔叔”,成為孩子們的大朋友。當“麥當勞叔叔”的塑像展示在店堂前時,還真的吸引了很多顧客,其中有不少是孩子。從此,麥當勞的生意又日漸紅火起來。

麥當勞叔叔“真身”

家喻戶曉的麥當勞叔叔“真身”,2009年12月在美國肯塔基州逝世,享年86歲。“麥當勞叔叔”波拉科夫斯,當年只是馬戲團裡的一小醜,但在1966年給麥當勞快餐店看上,改頭換面成為麥當勞叔叔,並一炮而紅。

加入馬戲團 飾演小醜

波拉科夫斯的父親尼可萊當年是歐洲最著名的小醜,成為英國貝特杭米爾斯和羅伯兄弟馬戲團的要角,名號“小醜可可”。

波拉科夫斯17歲時繼承父親衣缽,加入馬戲團飾演小醜,但大多只能在父親身旁擔任潑水、砸派的小角色。

直到父親1974年逝世,他成為第二任“小醜可可”。

為了走出父親的影子,波拉科夫斯1958年轉戰美國。他先後加入過多個著名馬戲團,包括巴納姆貝利馬戲團,後來更成立著名的小醜學校,闖出一片天。

他的演出獲美國觀眾喜愛,之後被麥當勞快餐店相中,於1966年邀他創造代表人物朗諾麥當勞,即麥當勞叔叔。波拉科夫斯為這個人物設計服裝和化妝,長著一副小醜臉孔,穿著黃色連身衣、紅色大鞋子、間條襪子,正附和麥當勞餐廳的主要顏色。麥當勞公司同年采用麥當勞叔叔為美國代言人,在全美推出一系列廣告,並由波拉科夫斯扮演麥當勞叔叔,出演最早的8個電視廣告。結過兩次婚 有5子1女。

11歲之前,波拉科夫斯和5個兄弟姐妹在英國生活。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父親工作的馬戲團關閉,他與父親以修路和鋪設喉管維生。當時,波拉科夫斯修路鋪設水管的周薪才約2英磅,後來才獲政府聘用當上了司機。

二戰結束後,波拉科夫斯一家再次受聘在馬戲團工作,波拉科夫斯和其兄弟及父親同台演出,各有千秋。不過他還是覺得,自己應當到美國闖一闖。

1958年赴美後,他在那裡奮鬥10余載,最後被麥當勞相中,成了永遠的麥當勞叔叔。波拉科夫斯生前結過兩次婚,有5子一女。


萊利:麥當勞叔叔的形象曾被列為全球知名度第二!僅次於聖誕老人!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互動百科、boingboing、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三分之一"已滅絕"動物重新露面


一個物種被判定是否"滅絕",主要是靠各地通布最後存在及發現時間。但近幾年科學家發現,自然資源保護者高估了滅絕物種的數量。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宣布已在過去幾個世紀中滅絕的所有哺乳類動物中,有近三分之一其實並未滅絕。一些在人們視線里消失了80年,被認為野外種群已經滅絕的動物,在過去4年又突然被發現。

㺢㹢狓─被誤判"滅絕"的動物

㺢㹢狓是一種一直到1901年才在非洲薩伊森林發現的大型哺乳動物。它是長頸鹿科中的一種偶蹄動物。它與長頸鹿有親緣關係,是長頸鹿唯一的尚未滅絕的近親。不過第一眼上它看上去更像一匹馬,由於它的後部有黑白交替的條紋,它看上去非常像一匹斑馬。過去曾經有人以為狓是長頸鹿與斑馬交配產生的,但實際上它與斑馬不是近親。生物學家相信長頸鹿的祖先在脖子變長之前其模樣跟狓相差不遠。狓的分布地區是非洲中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的雨林。

㺢㹢狓於1901年首次有人在剛果看到它。後來這種動物越來越罕見,從1959年開始的隨後幾十年,野外雷達追蹤器失去了它的線索,因此人們擔心它可能已經滅絕。然而,9年前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的研究人員在野外又發現了霍加狓的足跡。

其他“滅而復生”的動物

除㺢㹢狓外,其他“滅而復生”的動物包括「像老鼠的古巴溝齒鼩、聖誕島鼩鼱、所羅門群島的瓦尼科羅狐蝠、澳大利亞中部岩鼠和印尼的塔勞利齒狐蝠」。這些新發現是世界頂級自然資源保護者為下個月舉行的有關生物多樣性的聯合國最高級會議準備的。很多科學家認為,世界將進入新一輪由人為因素造成的“大消亡”時期。自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以來,現在正在走向滅絕的物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戴安娜·費希爾博士在《皇家學會學報B輯:生物科學》里寫道:“我們確定的自16世紀以來走向滅絕的哺乳動物有187種。然而有67種曾經從人們眼前消失的動物,又重新露面。有超過三分之一曾被歸類為滅絕、可能滅絕或被認為已經滅絕的哺乳動物,現在有人又在野外發現它們。”


萊利:很多人以為㺢㹢狓是斑馬和長頸鹿雜交產生,但實際上它與斑馬不是近親,生物學家相信長頸鹿的祖先在脖子變長之前其模樣跟狓相差不遠。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百度百科、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香港維多利亞公園非常識


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簡稱維園,英語:Victoria Park)是香港面積第二大及香港島面積最大的公園,位於東區銅鑼灣天后興發街1號,在城市規劃分區則和銅鑼灣東部一起被劃入北角;鄰近港鐵天后站,佔地約19公頃,於1957年10月啟用,以維多利亞女皇命名。維多利亞公園的附近是銅鑼灣避風塘及香港中央圖書館,而地底為港鐵港島線。維多利亞公園為香港舉辦大型節日活動的地方,包括每年舉行的中秋節晚會和年宵市場和花市等。

維多利亞公園有多大?

究竟維多利亞公園有多大?1個世界標準足球場面積大約是1公頃,那19公頃即是大約有19個世界標準足球場;如果以可站人數去計算,以每1平方米站4人為例,那19公頃大約可以站76萬人。由於面積大,維多利亞公園經常被引用為面積的標準,就如韓國首爾汝矣島或者臺灣臺北大安森林公園一樣。在新聞報導或者團體的公報中,經常會出現例如「十三個已關閉的堆填區……足以容納十五個維多利亞公園」 或「香港人燒烤每年燒掉35個維多利亞公園」等以多少個維多利亞公園為計算單位的語句。

維多利亞公園歷史

維多利亞公園於1954年8月開始興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首個大型填海工程,該園前身為舊銅鑼灣避風塘,填海用物料是戰後拆去受到破壞的建築物所得的建築材料,於1957年10月落成啟用。公園建成後避風塘西遷至奇力島對出的海面。

維多利亞公園正門有一個維多利亞女皇銅像,是為紀念英國女皇於1897年登基60周年而鑄造,原先放置於中環皇后像廣場,香港日治時期曾經被運送至日本,準備熔化作為軍事材料,尚未動工日本就無條件投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歸還予香港政府,被安放到新建成的維多利亞公園,置於正門一帶的一個7呎高的基座。

維多利亞公園設施

園內設有不同種類的康樂設施,包括由馬會資助興建的游泳場館、1個設有3,611座的網球場主場館,每年香港主場作賽的台維斯盃賽事均在此舉行、還有13個標準網球場、6個硬地七人足球場及4個戶外籃球場、2個共設有12條人造草球道的草地滾球場、2個壁球場(可改裝成桌球室)、1個手球場及1個滾軸溜冰場,亦設有健身及緩跑徑、兒童遊樂處、模型船池、可容納約100名觀眾的音樂亭、腳底按摩徑及於1974年開放面積達到2公頃的中央草坪等。游泳池場館設有餐廳,而在中央草坪附近設有快餐亭。


萊利:不過76萬這數字是用盡19公頃土地來站人,事實上減掉其他不可站人的設施及建築後,可站人數約需減一半多。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蘋果日報、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更新你的認知─現今的埃塞俄比亞


"埃塞俄比亞"這個位於北非的國家,在眾人的記憶中也許都是一些貧窮的境象及骨瘦如柴的身軀。但事實上,現今的"埃塞俄比亞"就如圖中一樣,已有不少的現代化建設。雖然仍然是世界上最貧窮國家之一,但人民的生活也已經改善了很多。最可貴的是,他們仍然有保存著原始善良的心。比如說,到過"埃塞俄比亞"的人都會知道,當地的司機都非常有耐性跟愛心,儘管交通燈不多,但每次看到有人或是動物走過,必定會停下等候。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埃塞俄比亞"的一些資料:

"埃塞俄比亞"─舊稱「阿比西尼亞」。

和一般非洲國家不同,埃塞俄比亞在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爭被意大利侵佔(1936-1941年)之前,一直維持其古老的君主和制度,並未有受到殖民主義浪潮的吞噬。1974年,一次軍事流血政變將1930年代以來一直統治埃塞俄比亞的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推翻以後,埃塞俄比亞改為奉行社會主義,直至1991年才結束。非洲聯盟(非盟)總部位於該國首都阿迪。

人口

埃塞俄比亞的人口有8432萬,相較於1983年僅3350萬,於19世紀僅約900萬,根據2007年的人口及住房普查顯示1994年至2007年間年均人口成長率為2.6%,較1983年至1994年間的2.8%略為下降,但人口成長率仍居於世界前十位。於2060年時預估將達2.1億人,為2011年的2.5倍。

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大多數屬亞非語系,主要為閃米語族及庫希特語族分支,後者則包括了奧羅莫人、阿姆哈拉族、提格雷族及索馬利亞族,這四個民族即佔埃塞俄比亞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

根據2007年埃塞俄比亞人口普查,奧羅莫人為最大民族,佔34.49%,阿姆哈拉族佔26.89%,索馬利亞族及提格雷族分別佔6.2%及6.07%,其他民族分別為錫達莫族4.01%、古拉格族2.53%、沃萊塔族2.31%、哈迪耶族1.74%和阿法爾族1.73%、加莫族1.5%、Kefficho族1.18%和其他佔11%。

語言

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工作語言,通用英語,主要民族語言有奧羅莫語、提格雷語。根據民族語統計,埃塞俄比亞境內共有90個獨立語言

宗教

埃塞俄比亞是一個具有悠久和豐富的基督教傳統的國家,早期基督教從公元1世紀開始就已經在埃塞俄比亞北部和中部傳播了。現在全國人口中62.8%信仰基督教(其中全國人口的43.5%信奉埃塞俄比亞正教,18.6%信奉基督新教,0.7%信奉天主教)。埃塞俄比亞也是伊斯蘭教最早傳播到的國家之一,33.9%信仰伊斯蘭教。2.6%信仰原始宗教,0.6%信仰其他宗教。歷史上埃塞俄比亞境內一直有大量猶太人,他們自稱貝塔以色列人,但現在他們大都移居以色列了。

歷史

埃塞俄比亞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公元前975年已出現國家;13-16世紀,阿姆哈拉人建立阿比西尼亞王國;曾經是東非一大強國,領土達至現今的蘇丹和索馬利亞;16世紀中葉,鄂圖曼帝國和葡萄牙相繼侵入;19世紀初分裂為許多公國;1868年英國侵入;1889年獲得統一。

1890年意大利侵入,宣布埃塞俄比亞受其保護,1896年意大利被擊敗,承認埃塞俄比亞獨立;1936年又遭意大利侵佔,二戰中義大利又被擊敗,1941年埃塞俄比亞皇帝回到首都復位,「埃塞俄比亞」國名正式確立。

1974年皇帝被廢黜,改稱「社會主義埃塞俄比亞」;1987年9月更名為「埃塞俄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1995年8月改稱「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

1950年,聯合國決定將埃塞俄比亞、厄利垂亞組成一個聯邦國家;1962年埃政府將厄利垂亞改為一省,激起厄利垂亞人反抗,隨即組織「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開展鬥爭;1991年5月,埃塞俄比亞的親蘇聯政府被反叛武裝推翻,新政府從厄利垂亞撤軍;1993年,厄利垂亞脫離埃塞俄比亞獨立。

埃塞俄比亞在1980年代再次成為世界的焦點。由於新政府的經濟政策對國家造成嚴重的損害,埃塞俄比亞出現前所未有的饑荒。各國為了抒解當地災情而舉辦了一個超大型演唱會,並為大會作了一首主題曲「We are the world」。

埃塞俄比亞問題使世界關注到第三世界武器氾濫,以及富裕國家的壓逼造成的經濟失衡,引致1980年代的綠色運動思潮。

地理

埃塞俄比亞面積1,104,300平方公里,位於非洲東部廣闊的埃塞俄比亞高原,1993年5月厄利垂亞省獨立建國之後,成為一個內陸國,鄰國有吉布地、厄利垂亞、蘇丹、南蘇丹、肯亞和索馬利亞。首都在阿迪斯阿貝巴。

另外,與肯亞、南蘇丹交界的伊雷米三角,埃塞俄比亞及南蘇丹各自宣稱擁有所有權,現由肯亞管轄。

埃塞俄比亞三分之二地區為埃塞俄比亞高原,一般海拔2500~3000公尺,在非洲各國中地勢最高,有「非洲屋脊」之稱;東南屬索馬利亞高地;東非大裂谷縱貫全境中部;沙漠和半沙漠佔領土的28%。

境內多河流、湖泊,塔納湖為最大的湖泊。

西北有藍尼羅河流經。西南則有奧摩河經過,最後流入圖爾卡納湖,埃塞俄比亞是藍尼羅河的發源地,也是整條尼羅河最大的水量來源,但1990年代埃塞俄比亞想蓋水庫向非洲發展銀行貸款卻被尼羅河下游的埃及用外交勢力封殺否決,後來向中國貸款才獲得蓋水庫的經費。目前奧摩河上游正興建大壩,預計2013年完工後,發電量可達187萬千瓦。

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和亞熱帶森林氣候為主,兼有山地和熱帶沙漠氣候。

年降水量從西部高原的1500毫米向東北、東南遞減到500毫米。

政治

1994年12月,制憲會議通過《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憲法》,決定改國體為聯邦制;實行三權分立和議會(內閣)制,政教分離。總統為國家元首,由人民代表院提名,經聯邦院和人民代表院三分之二多數同意後通過,任期為6年,最多可連任兩屆。總理和內閣擁有最高執行權力,由多數黨或多黨聯合組閣,集體向人民代表院負責。聯邦議會由人民代表院和聯邦院組成。人民代表院系聯邦立法和最高權力機構,由選民直選產生的547名議員組成,少數民族至少佔20席,任期五年。聯邦院擁有憲法解釋權,以及裁決民族自決或分離、各州間糾紛等權力,由大約117名各民族代表組成,每個民族至少有一位代表,此外每百萬人口可增選一名代表,由各州議會推選或人民直選產生,任期五年。

埃革陣執政以來,創建以民族區域自治為基礎的聯邦政體,以發展經濟為重點,注重協調穩定、發展和民族團結三者間關係。2001年埃革陣「四大」通過新黨章、黨綱,確立了各民族平等參與國家事務的「革命民主」和「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政經發展方向。2005年5月,埃舉行第三次議會選舉。埃革陣雖然繼續贏得政府組閣權,但議會席位流失近三分之一。反對黨以大選存在舞弊為由拒不承認選舉結果,在首都等主要城市煽動暴力活動,但埃政府控制局勢能力較強,國內形勢總體穩定。

新政府成立後,積極與反對黨接觸、對話,致力於政治和解,制定和實施第二個五年發展計劃,執政地位得到鞏固。在2006年9月舉行的埃革陣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梅萊斯再次當選主席。2007年以來,政府努力推動政治與社會和諧,促進內部穩定,大赦反對黨領導人,基本實現政黨和解;深化各項改革,加強能力和良治建設,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埃政局總體保持穩定,但反政府武裝在邊遠地區製造恐怖襲擊事件,局部地區安全的形勢有所惡化。


萊利:雖然已有現代化建設,但埃塞俄比亞仍然是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螞蜂窩、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野外求生辨別方向大法


現今科技發達,不少城市生活的人,缺乏野外求生技巧。當中,更有部份人,認為自己一生人都不會遇到需要運用野外求生技巧的時候。可是冥冥之中卻有主宰,有陣子也許只是旅行或是工作需要而去到野外,同時剛巧超過手提電話訊號接收範圍時,就需要以下的「野外求生辨別方向大法」來保平安!

日間太陽標誌

太陽是最可靠的辨向標誌。在晴天,人們根據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東方和西方,就可以大致判斷方向。
我們知道:太陽是由東向西移,而影子則是由西向東移。如早上6時,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切物體的陰影都倒向西方;到中午12時,太陽位於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到下午6時,太陽到正西,影子則指向東方。因此,可用太陽和物體的陰影概略地測定方向。

一. 日影標誌
常言道:“立竿見影”,用一根標杆(直杆),使其與地面垂直,把一塊石子放在標杆影子的頂點A處;約10分鐘,標杆影子的頂點移動到B處時再放一塊石子,將A、B兩點連成一條直線,這條直線的指向是東西方向,與AB線垂直的方向則是南北方向,向太陽的一端是南方,相反方向是北方。依此法測定方向,插杆越高、越細、越垂直於地面、影子移動的距離越長,測出的方向就越准。特別是中午12時前後。如11時半和12時半這兩個時間的影子長度幾乎相等,頂點的連線剛好指向東西方向,連線的垂直線也能較准確地指出南北方向。

在一張50×50cm的繪圖紙上繪制一系列同心圓,同心圓的半徑以1cm遞增,釘在平板上並水平固定好,將一根12-15cm長的細鋼針或針狀物垂直插在圓心上。當太陽位置變化時,影子的端點總會與同心圓相交,標繪出這些點,然後把同一個圓上的兩點直線相連,把這些直線的中點與圓心相連,這條連線就是南北方向線,圓弧頂的方向為北方。

二. 手錶測向

地球24小時自轉360度,一小時轉15度,而手錶的時針總比太陽轉得快一倍,依此原理,可用手錶和太陽概略測定方位。早晨6時太陽在東方,影子指向西方,這時,將手錶上的時針指向太陽,錶盤上的“12”字便指向西方,如果錶盤轉動90度,即將6時折半,使錶盤上的“3”字對向太陽,"12”字便指向北方;中午12時,太陽位於南方,將12折半,使錶盤上的“6”字對向太陽,則“12”字仍指北方一般在上午9時至下午4時之間可以很快地辨別出方向,用時間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對向太陽,12時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14:40的時間,其一半為7:20,把時針對向太陽,那麼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錶平置,時針指向太陽,時針與12時刻度平分線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平置手錶,將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錶中央轉動手錶,使小棍的影子與時針重合,時針與12時刻度之間的平分線即是北方。上面所寫的是北半球的情況,若在南半球,情形恰恰相反。則將12點處對准太陽所在的方向,時針與12點的中央即指向北方。   
注意:
(1)判定方向時,手錶應平置;
(2)在南、北緯20°30′之間地區的中午前後不宜使用;
(3)要考慮地方時差,應將香港時間換算成地方時間。以東經120度線為准,經度每向東15度,將香港時間加一小時,每向西15度,則將香港時間減一小時,即為地方時。如烏魯木齊的地理坐標是東經87度40分,則(120°-87°)÷15°=2小時9分鐘,將香港時間減去2小時9分鐘,就是烏魯木齊的當地時間。
(4)夏天在台灣的嘉義、廣東汕頭東北的南澳島、廣西的梧州市、雲南的個舊市的北回歸線(北緯23度27分)以南地區不能使用。

夜間星體標誌

一. 北極星

北極星位於正北天空,其出露高度角相當於當地緯度,據此可以很快找到北極星。尋找北極星,首先要找到大熊星座(即俗稱的北斗星),因為它與北極星總是保持著一定的位置關系不停地旋轉。當找到北斗星後,沿著勺邊A、B兩星的連線,向勺口方向延伸,約為A、B兩星間隔的5倍處,有一顆較明亮的星,就是北極星。
在北緯40度以南的地區,北斗星常會轉到地平線以下,特別是冬季的黃昏,常常看不到它。根據與北斗星相對的仙後星座尋找北極星。仙後星座由5顆與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組成,形成“W”形。在“W”字缺口中間的前方,約為整個缺口寬度的兩倍處,即可找到北極星。

二. 南十字星

在北緯23°30′以南地區,上半年可利用南十字星座判定方向。南十字星座主要由四顆較明亮的星組成,四顆星對角相連成為十字。沿A、B兩星的連線向下延伸,約在兩星距離的四倍半處即為正南方。

三. 月亮

月亮的起落是有規律的。月亮升起的時間,每天都比前一天晚48-50分鐘。例如,農歷十五的18時,月亮從東方升起。到了農歷的二十,相距5天,就遲升4小時左右,約於22時於東方天空出現。月亮“圓缺”的月相變化,也是有規律的。農歷十五以前,月亮的亮部在右邊,十五以後,月亮的亮部在左邊。上半個月為“上弦月”,月中稱為“圓月”,下半月稱為“下弦月”。每個月,月亮都是按上述兩個規律升落的。

可以根據月亮從東轉到西,約需12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轉15度這一規律,結合當時的月相、位置和觀測時間,大致判定方向。例如,晚上10時,看見夜空的月亮是右半邊亮,便可判明是上弦月,太陽落山是6時,月亮位於正南;此時,10時-6時=4時,即已經過去了4小時,月亮在此期間轉動了15°×4=60°。因此,將此時月亮的位置向左(東)偏轉60度即為正南方。

四. 風向(沙漠限定)

風是塑造沙漠地表面形態的重要因素,在單風向地區一般以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鏈為主。沙丘和沙壟的迎風面,坡度較緩;背風面,坡度較陡。西北地區,由於盛行西北風,沙丘一般形成西北向東南走向。沙丘西北面坡度小,沙質較硬,東南面坡度大,沙質松軟。在西北風的作用下,沙漠地區的植物,如酥油草、紅柳、梭梭柴、駱駝刺等向東南方向傾斜。蒙古包的門通常也朝向背風的東南方向。冬季在枯草附近往往形成許多小雪壟、沙壟,其頭部大尾部小,頭部所指的方向就是西北方向。木制的柱架,其迎風面顏色深黑容易腐壞,而懸崖及石頭迎風面較為光滑。

以上所述是沙漠地區的一般特點。風向還因地區和季節的不同而異。因此根據風向特征判定方向,了解當地四季盛行風向,以便得出正確的判斷。還須注意,在具有多種風向而風力又大致相似的地區,則會出現金字塔形沙丘,在此地區判定方向較為復雜,應參考日月和星辰綜合判別。

五. 地物和植物標誌

大家都知道“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促進了植物的發育,也形成了許多間接判定方向的特征。掌握這些特征之後,即使在沒有太陽的陰天仍可以依此判定方向。

(1)靠近樹墩、樹干及大石塊南面的草生長得高而茂盛,冬天南面的草也枯萎干黃得較快。樹皮一般南面比較光潔,北面則較為粗糙(樹皮上有許多裂紋和高低不平的疙瘩)。這種現像以白樺樹最為明顯。白樺樹南面的樹皮較之北面的顏色淡,而且富有彈性。
(2)夏天松柏及杉樹的樹干上流出的膠脂,南面的比北面多,而且結塊大。松樹干上覆蓋著的次生樹皮,北面的較南面形成的早,向上發展較高,雨後樹皮膨脹發黑時,這種現像較為突出。秋季果樹朝南的一面枝葉茂密結果多,以蘋果、紅棗、柿子、山楂、荔枝、柑桔等最為明顯。果實在成熟時,朝南的一面先染色。
(3)樹下和灌木附近的螞蟻窩總是在樹和灌木的南面。
(4)長在石頭上的青苔性喜潮濕,不耐陽光,因而青苔通常生長在石頭的北面。
(5)草原上的蒙古菊和野萵苣的葉子都是南北指向。
(6)北方的山岳、丘陵地帶,茂密的喬木林多生長在陰坡,而灌木林多生長在陽坡。這是由於陰坡土壤的水分蒸發慢,水土保持好,所以植被恢復比陽坡快,易形成森林。另就樹木的習性來講,冷杉、雲杉等在北坡生長得好,而馬尾松、華山松、樺樹、楊樹等就多生長於南坡。
(7)北方的許多樹木樹干的斷面可見清晰的年輪,向南一側的年輪較為疏稀,向北一側則年輪較緊密。
(8)春季積雪先融化的一面朝南方,後融化的一面朝北方。坑穴和凹地則北面向陽融雪較早。北方凍土地帶的河流,多為北岸平緩南岸陡立。
(9)凹入地物:例如河流、水塘、坑等,其向北一側的邊緣(岸、邊)的情況與凸出地物相同。
注意:對獨立樹而言,除陽光以外,風和其它因素亦有巨大影響,以此判別方向往往不可靠。同理,即使是獨立樹的年輪也不一定在南方寬;對年輪寬度有影響的不單是太陽,還有風;此外,年輪寬度還有垂直變化,在不同的高度切斷樹木就會獲得不同的結果。如寧夏賀蘭山山谷中的獨立樹受常年風向西風的影響,枝葉全部都朝向東方,而不是南方。

六. 建築標誌

廟宇、寶塔以及一般住房大都坐北朝南。伊斯蘭教的清真寺的門則朝向東方(禮拜者面向西方)。
利用自然界特征判定方位時,要特別注意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千萬不要生搬硬套。在辨別方向時,務必注意多種方法綜合運用,互相補充、驗證。地域遼闊,各地區自然條件差異較大,在掌握共同規律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各地區的特殊規律,以便得出正確的判斷。


萊利:有研究表示,野外求生失敗的原因多為"亂跑",以致跌倒、隱性病發或吸引野獸。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公眾科普網、俄資訊網、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人類多餘退化器官多達90個


人體經過漫長的進化歷史,已經成為了一部結構精密的機器,各個零部件都盡職盡責,而且相互之間分工合作,維系著人體的內部平衡,和對抗外界干擾的強大能力。然而,科學家們不斷發現,“人體機器”上有些“零部件”是多餘的,這些“零部件”曾經扮演了重要的生理角色,但是隨著人類的進化,它們的功能已經無足輕重,正在逐步退化。已經証實,人身上這種退化尚不完全的多餘器官,數量竟達90個之多!

比較為人熟悉的"退化"器官

闌尾(肓腸):外科醫生的“招財細管”

提起人體多餘器官,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闌尾。闌尾是一根5-7厘米長的細管,位於腹部右下方,一端和盲腸相通,另一端閉鎖,有人形象地描述闌尾就像條突出在腸子外面的蚯蚓。

在那些吃草吃樹葉的動物身上,闌尾直接參與消化,但對於越吃越精細的人類而言,闌尾對食物消化沒有直接作用。更重要的是,食物殘渣和糞石等容易掉入闌尾腔內,堵塞管腔,引發炎症。闌尾炎給人類帶來的痛苦,讓醫生和患者都對闌尾這個贅余產生了“除之而後快”念頭,難怪某古生物學家曾玩笑:“闌尾最大的用處恐怕就是給外科醫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生意!”


乳頭:男人是從女人變來的嗎?

乳腺是兩性區別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讓女性嫵媚不已,並且賦予女性哺育後代的神聖使命,而它在男性身上似乎沒有存在的必要。而且會讓好奇的孩子產生疑問:男人是從女人變來的嗎?

男性的乳頭髮育不完全,對於性刺激的敏感度也並不顯著。而且,乳腺有潛在的感染危險,醫學記錄上男性乳腺癌也屢見不鮮,這對於不太需要乳腺的男性來說,無疑是增添了麻煩。

那麼為什麼男性還保留著乳腺呢?其實,乳腺出現在胎兒發育早期,那個時候,胎兒尚沒有性別特征,乳頭無一例外地出現到了兩個性別的胎兒身上。到了胎兒發育晚期,睪丸激素等性激素才會讓男性和女性的性征逐漸明顯,而這個時候,已經存在的乳腺當然不會自動從男性身上消失了。


智慧齒:一口好牙造成的“尷尬替補”

由於人類一般在16-24歲間長出口腔最裡面的幾顆磨牙,這幾顆牙齒,也因為伴隨人類身心成熟的到來,而榮幸獲得了“智慧齒”的美名。但是,長出智慧齒的人們往往沒有心思去歡迎它帶來的智慧和成熟,而更多地承受疼痛,並且為了拔掉智慧齒而付出巨大的時間、錢財、甚至身心代價。越來越多的人為“智慧齒”的名字增添新的內涵:它教會了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沒有意義的事情,都是無法避免的。

其實,智慧齒並不是生來就沒有意義的。數千年前,一個18歲的人很可能已經掉了好幾顆牙齒,甚至滿口牙齒已經所剩無幾,這個時候冒出來幾顆智慧齒無異於“及時雨”,使得人類可以繼續磨碎堅硬的食物,咀嚼大量的草根樹葉,以獲取足夠的熱量來維持生命。

不過今天的人們,每天堅持刷牙,吃的食物越來越精細,這使牙齒的壽命大大延長,很多都保持了“終身不壞”的紀錄。於是,智慧齒還一如既往地想要擠進人們的口腔就顯得有些多餘了。不光如此,現代人的下顎比古代祖先的小了許多,牙齒在口腔內的空間已經不多,智慧齒的出現更會擠壓別的牙齒,造成疼痛。而且,在智慧齒生長之初,食物殘渣嵌入牙齒和牙齦的縫隙中間,感染頻發,使人痛苦不堪。這種痛苦催化了大多數人迅速作出拔除智慧齒的決定。


毛髮:已被取代的“保溫設備”

毛髮是人類最原始的保暖設備,也靠濃密的毛髮來調節體溫,保護皮膚。在現代人身上,頭髮還在保護著中樞神經系統所在的大腦,眉毛在避免雜物進入眼睛上還有功勞,胡須、腋毛、陰毛都是重要的第二性征,在社交、美觀、觸覺上都行使著一定功能。而身體的別的部位,因為保暖設施的健全而不再需要濃密的毛髮。

不過,關於人體毛髮退化的爭論很多。有的觀點認為,皮膚在脫去厚毛之後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感受器,可以更好地從外界接受到冷、熱、痒、痛、觸、壓等大量信息,這是促進大腦充分發展的因素之一。因此,“脫毛”是人成為具有創造能力的社會人的又一個生物學條件。


外附耳肌:終被廢棄的驅蚊工具

由3塊一組的肌肉構成的外附耳肌,使我們的祖先具有保持頭不動而隻動耳朵的能力,是人們早期用來探聽聲源的“雷達”,就像警覺的兔子和狗一樣晃耳視聽,還能驅趕蚊子和蒼蠅。

至今我們仍保留了這組肌肉,這就是有些人能學會擺耳朵的原因,但其“視聽”功能喪失了。不過,位於每隻耳朵上方的皮膚小褶皺點能在某些現代人身上找到。人類祖先耳朵上方具有較大的聚音結構,有助於匯聚遠處聲音,現在的小褶皺點是其殘留物。


側支迴圈:進化過程中跑錯位置

側支迴圈是指,人體血管除動脈-毛細血管-靜脈相通外,在動脈與動脈、靜脈與靜脈、甚至動脈與靜脈之間,可借吻合管形成血管吻合。也就是説,側支迴圈具有作為人體保護機制的代償作用,當主要血管出現問題時,側支迴圈就會發揮作用。但在進化過程中,側支迴圈出現了萎縮,本該有側支迴圈的部位(大腦及心臟)沒有,而不該有側支迴圈的部位(肘部、膝蓋、肩部)卻有。


鼻骨:越小,病痛亦越少

有些科學家相信,人的鼻骨是一個未發育起來的結構,其作用是溫暖從鼻腔進入肺部的空氣。因此,鼻骨越小,人往往越不容易患呼吸道疾病。最後再說到鼻腔內粘膜上的一些嗅覺細胞,大部分人早已喪失了識別微妙氣味的能力,而有些人嗅覺細胞卻超級發達,香水或化妝品生產商會喜歡僱用這樣的人。


退化器官真沒用嗎?

如前所述,這些器官已經明顯地失去了功能,但還是頑固地長在人體上,然而也有觀點認為,這些器官的作用可能人類還沒有認識到。可能人身上沒有一個沒用的器官。比如,研究表明闌尾本身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它能分泌免疫物質,可以殺死會引起腹腔疾病的細菌,更能增強人體對癌症的抵抗力。

頭髮具有的彈力與韌性,就像腦殼的一層護墊,還具有美化形象的大作用,能散熱,天冷時還能擋風保暖。在19世紀,人身上的退化器官被認為有180個左右。其中有眼睛的半月褶、甲狀腺、腺狀增殖體、鬆果體、扁桃體、膝蓋彎月板、闌尾、尾骨和其他許多不知其功能的器官。然而在今天仍被認可的隻有90多種,一些曾經被認為無用的器官隨著科學的發展也被發現了其他用途。因此,如果退化器官沒有出現異常,我們都應該以一種自然的態度處之。


更多因進化而退化的器官

雞皮疙瘩:曾經,人類受到驚嚇會豎起毛髮,讓自己看起來體格更大,恐嚇捕食者,豎起毛髮也可以形成隔熱層保溫,今天在驚嚇時的雞皮疙瘩就是退化反射的痕跡了。

小腳趾:隻有少數猿猴使用它們的全部腳趾來緊緊抓住樹枝。而當人類直立行走時,主要是靠大腳趾來維持身體平衡,第5腳趾成為多餘物。

同類項:第13對肋骨、尾骨。

男性子宮:子宮是女性具有的生殖器官。男性子宮是發育不全的女性生殖器官的殘留物,其位置緊靠男性的前列腺。女性在對應於男性長出輸精管的部位長出的是卵巢冠。它是一束毫無用處盲孔細管,位置靠近卵巢。

同類項:扁桃體、第三眼瞼、位於眼睛內角的半月褶。

掌肌:掌肌是一條從肘延伸至腕的窄長肌肉。11%的現代人群已失去了掌肌。它對於我們的祖先進行攀登和挂樹動作十分重要。但自從人們不再吊在樹枝上以來就沒啥作用了。可是對於外科醫生來說,掌肌卻功能強大,因為他們常用掌肌做肌肉重建手術。

同類項:鎖骨肌、豎肌、蹠肌、錐狀肌。

分子結構也有退化痕跡:一個編碼維生素C催化酶的基因在很多動物中都還有正常功能,但是在人身上已經不再編碼蛋白了,退化原因可能是早期突變後喪失功能。


萊利:其實除了身體器官退化外,很多人類的基本能力也在退化,首當其衝的是「社交能力」!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痞客邦、國際線上、雲基網絡、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四種被叫做"狸貓"的動物


"狸貓"在大家心目中的刻板形象應該是圖中1,2的樣子,全因日本超受歡迎卡通─「百變狸貓」以牠們的樣子來塑造劇中主角。但其實這種動物原名並非叫做"狸貓",嚴格來說根本沒"狸貓"這種動物,"狸貓"只是一種叫法;實際上,中文叫"狸貓"的動物,確確實實是一隻"貓"!

中文的"狸貓"

以中文來說,"狸貓"是豹貓一種。在動物分類中屬於貓亞科、豹貓屬。不論外觀、樣子及身型都是典型的"貓"。善於奔跑,會偷襲,能攀緣上樹,常活動於林區,也見於灌木叢中,膽大、凶猛,夜間出來活動。豹貓屬肉食性動物,食物以鳥類為主,常以伏擊的方式獵捕其它動物,亦食鼠、蛇、蛙及果實。

日本的"狸貓"

大家在搜尋網中找"狸貓"的圖片資料,會出現很多與圖中1,2相似的圖片。但其實這些動物都不叫狸貓,也不叫狸,正確的叫法是貉。因為無論在樣子、外型到習性的描繪,都跟貉非常相似。出現「狸,狸貓,貉」混淆的情況,相信是因為近代日翻中長期集體誤翻的結果。

由上面的資料可以了解到"狸貓"只是一種叫法,不是物種。因此在不同地方都會出現不同被叫做"狸貓"的動物。而在商業上,因為「百變狸貓」的關係,很多浣熊及貉的商品,都被稱為"狸貓"去試圖增加銷量!

四種都被叫做"狸貓"的動物
(注意:四種動物雖不同科目,但樣子都極為相似)

浣熊─浣熊科動物,分布於美洲、歐洲。

特徵:

浣熊通常重5.5~9.5公斤,但有記載的最重的可達28公斤。眼睛周圍為黑色,尾有5~6個黑色環紋,體長65至75厘米,尾長約25厘米,皮毛的大部分為灰色,也有部分為棕色和黑色。也有罕見的白化種。


貉─犬科動物,分布於俄羅斯和亞洲的韓國、日本和中國。

特徵:

貉體長約50~65厘米,尾長25厘米左右,體重4~6千克。貉的毛色因地區和季節不同而有差異,吻尖,耳短圓,面頰生有長毛;四肢和尾較短,尾毛長而蓬松;體背和體側毛均為淺黃褐色或棕黃色,背毛尖端黑色,吻部棕灰色,兩頰和眼周的毛為黑褐色,從正面看為“八”字形黑褐斑紋,腹毛淺棕色,四肢淺黑色,尾末端近黑色。


小熊貓─小熊貓科,分布於中國南方、喜馬拉雅山麓、不丹、印度、寮國、緬甸、尼泊爾。

小熊貓身長約53~63公分(不包括尾巴;其尾巴粗,可長達47公分),頭圓,四肢粗短;體重約4至6公斤,身體軀幹毛為栗色,四肢和腹有些黑色毛,面部有白色花紋,尾部有九個黃白相間的環紋。


果子狸─靈貓科,分布於中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台灣、印度、不丹、尼泊爾

果子狸體長大概為45~65厘米,重約4.5~8千克。果子狸外形似家貓,顏面狹長,鼻吻前突,頸短面粗,眼睛大而圓,兩耳較小,上層背部兩側有20根黑白相間、富有彈性的鬍鬚,頭部被毛有7塊大小不同黑、白相間的斑塊,故稱花面狸。


萊利:"狸貓"嚴格來說不是一種物種名稱,而是一種叫法。在不同的地區,稱為"狸貓"的動物也不一樣。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貝式奢華、搜狗、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6月14日 星期六

生物乳頭數目反映出一胎可生數目


乳頭也叫奶頭,是哺乳類動物乳房中央突起的圓柱狀部分,比乳暈和乳房要硬。乳頭是整個乳房組織中,功能最重要的部位,人類女性乳房中有許多乳腺小泡,各乳腺小泡又有一乳腺管開口於乳頭,產後婦女乳腺小泡中分泌乳汁可以經過乳腺管到乳頭滴出並餵哺嬰兒。

乳頭的數量目反映出一胎可生數目

不同種類的哺乳動物所擁有的乳頭數量不同,包括豬、兔子、老鼠、貓、狗等每胎生產較多後代的哺乳動物,乳頭數量比較多,多者甚至近20個。像人類、牛、羊等一胎只生一兩隻的動物,乳頭數量就只有2個或4個。而乳頭數量亦反映了一胎可生數目,假若乳頭數量過少,比一胎可生數目差太遠,會造成搶奶的問題,影響嬰兒的成長,嚴重的甚至會死亡。

哺乳類動物的乳頭數並非固定

大家看到上列的資料,可能已經發現,跟人類不一樣,很多哺乳類動物的乳頭數都並非固定。例如松鼠,松鼠的乳頭數量得看種類,一般在8-10個不等。我們口中的松鼠其實是很大一個類群,那些動畫中常出現的大尾巴在樹上亂竄的松鼠幾乎都是松鼠科(Sciuridae)下松鼠族(Sciurini)的成員,它們也叫做樹松鼠,我們不妨把它們當作是最狹義的松鼠,大約有40個種。狐松鼠(Sciurus niger)是最大的樹松鼠之一。它們有8個乳頭。

若我們把松鼠的定義放寬,那麼,包括旱獺(Marmota)在內的松鼠科成員都算得上是松鼠。它們有的生活在樹上,有的生活在地上;有的行動迅速,有的大腹便便看起來很笨依舊行動很迅速。旱獺有5對乳頭,另外一種較小的地松鼠白尾羚松鼠(Ammospermophilus leucurus)也有10個乳頭。

一般來說,真獸類的乳頭總數在統計上接近於該物種的最大產仔數,乳頭數量的一般約等於平均每窩的產仔數。這種統計上的現像,是“保證大部分幼崽都能吃上奶又讓母親更節約能量”這一需求的結果。

有些哺乳動物的乳頭數目在物種內一般來說是恆定的,例如人類,大部分人類都有且只有兩個乳頭。有些不是,例如家豬,它們的乳頭數目變化很大,從6到16個不等。這種數量的不同,都和產仔數有關。

有袋類和真獸類的乳頭都會長兩行,兩行乳頭都會長在所謂的“乳線”上。乳線,是哺乳動物身體腹面的兩條線,乳頭只會長在這兩條線上,它們向上可以延伸到胳膊上,向下可以延伸到雙腿上。但是,大部分動物的乳頭都長在腹部或是胸部。

若是說“不正常”的狀態,那麼某些動物個體就擁有不正常的乳頭數量。就拿人類來說,有的人就患有多乳症,也就是在身體的某些部位有多余的乳頭。例如,有的人胳肢窩裡會有個乳頭,有的人乳房上方或是下方也有多余的乳頭。

不是每種哺乳類動物都有乳頭

低等哺乳類動物沒有乳頭,像是鴨嘴獸的乳汁直接從母體腹部兩側的乳腺流出,幼仔就直接趴在母體腹部上吸舔。有袋目的乳頭則是藏在育兒袋內,無尾熊有2個、袋鼠有4個。小袋鼠或無尾熊會在育兒袋中含著乳頭,至少住上半年到一年才能獨立謀生。

哺乳類生物乳頭數量與一胎可生數目對照表

生物 一胎數 乳頭數

人類 1-2 2
鴨嘴獸 1 0
樹熊 1 2
袋鼠 1 4
蝙蝠 1 2
猴子 1 2
海豚 1 2
鯨魚 1 2
大象 1 2
1 4
1-2 2
兔子 2-12 6-12
老鼠 4-10 8-10
1-10 8-10
1-8 6-10
2-12 10-18

萊利:豬的乳頭大概是10~18個,豬一胎一般可以生2~12隻!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百度百科、聯合新聞網、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6月11日 星期三

世界盃神射手─朗拿度


2014年巴西世界盃快將開幕,提起「巴西、足球、世界盃」,怎能不提巴西的朗拿度?朗拿度對於香港人來說並不陌生,除了足球球迷一定認識他之外;他的長相跟香港藥油王子及風水師極為相似,經常在網上被惡搞,導致他在香港的知名度大增。朗拿度雖然在掛靴前,因患上了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導至體重激增,被不少人嘲笑。但全盛時期的朗拿度,確實是一個「足球傳奇人物」!

朗拿度資料

全名:Ronaldo Luís Nazário de Lima
暱稱:外星人、大羅、肥羅、羅尼、大哨、肥哨
出生日期:1976年9月18日 (37歲)
出生地點:巴西里約熱內盧
身高:1.83公尺(6英尺0英寸)
位置:前鋒

朗拿度 世界盃神射手 三屆賽事共射入15球

朗拿度是1990年代至2000年代最成功的足球運動員,因為其卓絕的球技,被冠以「外星人」稱號。朗拿度曾三度當選世界足球先生、兩度當選歐洲足球先生,是世界盃歷史上總射手榜第一位(15球),至今紀錄仍未被人打破,為巴西奪得兩次世界盃冠軍及一次亞軍,其中2002年世界盃更加是朗拿度球員生涯的代表作。無論在球會及國家隊,他同樣能夠以出色的球技、驚人的速度(100米最快記錄為10.3秒)、強大的爆發力以及精準的射門令對手聞風喪膽並為球隊取得勝利。他與法國球員齊達內被認為是1990至2000年代最偉大的兩名球星。朗拿度於2011年2月14日退役,他被專家和球迷公認為是世界足球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

朗拿度曾效力球隊

青年隊
1990-1991 Social Ramos Clube
1991-1993 São Cristóvão

職業球隊
1993-1994 克魯塞羅
1994-1996 PSV燕豪芬
1996-1997 巴塞隆拿
1997-2002 國際米蘭
2002-2007 皇家馬德里
2007-2008 AC米蘭
2009-2011 哥林多人

國家代表隊
1994-2006 巴西


萊利:朗拿度職業生涯共參加629場比賽,入球數高達425個!是世界足球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知日部屋、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世界最長壽連體嬰


「連體嬰」的成因是由同卵雙胞胎因為某些不明原因導致胚胎在分裂時產生錯誤,以至於部份器官相連在一起(所以是不會有雙性的連體嬰出現)。連體嬰在很多人眼中視為不幸,古時甚至現代有些古老村落,更會視連體嬰為邪惡化身,將他們置諸死地。事實上,現今科技進步,連體嬰的存活率及存活時間已經大大提升,他們因為珍惜生命,比很多所謂正常人活得更精彩、充實及有意義!

世界最長壽的雙胞胎 已活超過50年

共用大腦,頭部相連半世紀會是甚麼感覺?原本被醫生判定不可能活過30歲的連體嬰洛莉與喬治,在2011年9月11日渡過他們50歲大壽,這對連體嬰非常不簡單,洛莉曾是保齡球冠軍,喬治則是鄉村歌手與音樂創作者;他們兩人也打破紀錄,成為世界上至今存活最久的連體嬰。

洛莉與喬治(Lori and George)50年前出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由於腦部骨骼、臉部骨骼相連,兩人甚至共用30%的大腦,腦部切割在現代的醫學來看也是極為困難的分割手術,當時的醫生甚至完全束手無策,斷言他們活不過30歲。洛莉說:「事實證明當年醫生都錯了!」由於情況特殊,這對連體嬰被送往特殊機構照顧,雖然引來不少異樣眼光,但兩人都獲得優異的在校成績。

熱愛生命 未婚父意外亡互相扶持渡過

這對特殊的連體嬰並沒有因身體缺陷而影響對生命的熱愛,除了在校成績優異,洛莉更是保齡球冠軍,喬治則是個鄉村歌手與音樂創作人。洛莉甚至曾經交往過男朋友也有過性經驗,還曾在5年前訂婚,但沒想到結婚前4個月,未婚父被酒駕的司機給撞死,讓她瀕臨崩潰,「幸好有喬治的陪伴,我才能走過那些心碎的日子。」

兩人的個性也完全不同,洛莉喜歡享受逛街買東西殺價的樂趣,喬治則是安靜內向;洛莉大學後長年待在洗衣房工作,喬治當時都在聽音樂或看書;之後喬治顯露天分綻放光芒,讓洛莉有機會隨著他的工作到世界各地旅遊;洛莉喜歡伏特加與調酒,喬治則不喜歡喝酒,但有趣的是,當洛莉喝醉時,喬治並未受到影響,仍能保持清醒。

最特殊的是,這對連體嬰雙胞胎除了要面對身體上的缺陷外,喬治也要面對心裡上的掙扎。原來喬治本名朵莉,小時後喜歡玩火車玩具、並痛恨女性穿著,就連頭部相連的洛莉也不知道,喬治為此隱忍多年。終於在4年前決定改名,從朵莉變成喬治,但他並未進行任何變性手術,他勇敢的坦承:「我越來越老,不想生活在謊言中!」

萊利:連體嬰比很多所謂正常人活得更精彩、充實及有意義!因為他們珍惜生命!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GospelCity、今日新聞、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香港旺角─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地區


早前萊利有概說了旺角的歷史,有網友希望知道更多關於旺角的資訊。沒問題!那我們就從旺角的最大「特色」─人多開始說起!

旺角─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地區

沒錯,旺角人多的特色?是全球之冠。香港有700多萬市民,去年卻有5,430萬人次旅客訪港,旅客人次與人口比例高達8:1。而旺角更是旅客來港必到的地方,當中的主要街道「西洋菜南街」等路段,自然成為擠迫問題重災區。

究竟旺角有多擠迫?

香港運輸署去年3月公佈旺角行人專用區每小時人流量達2萬人次,仍屬理想步行環境,不過這個數據難以說服每天都親身感受的香港人,特別是每逢假日都上演的「塞人」。

香港蘋果日報記者曾參照美國2010年和台灣2011年更新制訂的《公路容量手冊》,在上周晚上6至7時的繁忙時段,實地量度旺角行人專用區一帶的行人密度,發現「重災區」西洋菜南街每平方米就有14人。根據《手冊》標準,A級最佳水平的平均密度是每平方米少於或等於0.32人;最差F級為多於2.8人,而西洋菜南街每平方米就有14人,平均每人只分得0.07平方米,屬最劣質F級水平。

一般家居的房門大概高2米多一點,那可以想像每平方米有14人有多擠迫。


萊利:資料上旺角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萬人,但假日的旺角絕不止這個數目!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蘋果日報、城市達人、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端午節原本不是紀念屈原


端午節快到了,又是吃粽子及划龍舟的時間。相信大家和我一樣,認知中的端午節是紀念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之死的日子。但大家有否覺得「端午」這個名字,跟屈原之死有點不撘?要是紀念人的話為什麼不叫「屈原節」這類的?沒錯,因為原來的端午節並不是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的真正起源:

端午節的「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此日子源於對惡日(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也是祭龍的節日,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雖然中國的端午節常視為紀念屈原與伍子胥的節日,但不少習俗在之前已經流傳,而且不少學者如「聞一多」考證在屈原投江之前,吳越一帶已有端午節存在。

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見聞一多《神話與詩》的《端午考》),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相傳古代中國南方吳越人(今江浙一帶)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或裝在竹筒中(即現在的粽子),投到江裏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屈原死後的習俗改變:

屈原以身殉國,感動楚國人民。為表對他的思念,當時民間流傳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都和屈原有關。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打撈屈原的屍體,或以鼓聲嚇走吃屈原遺體的魚。充份反映了人們對屈原的熱愛,也說明了屈原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據說屈原死後,人們投祭屈原的食品,都被蛟龍搶走了。而蛟龍卻忌憚楝樹葉和五色絲線,所以人們就把米包成粽子來祭祀屈原;另則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餵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吃,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


萊利:划龍舟也不是源於屈原的死,只是剛好造就了餵魚以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吃的習俗。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本地寶、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黑暗童謠系列─兩隻老虎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沒有眼睛,一只沒有耳朵;真奇怪,真奇怪。」自從馬來西亞藉歌手曹格創作了一首前奏為童謠「兩只老虎」的流行曲─「兩只戀人」後,這首童謠變得更為華人熟悉。不過「兩隻老虎」原來是黑暗童謠,在多個不同語言版本內容都非常黑暗,可說是黑暗童謠中的佞佞者。

「兩隻老虎」最為廣傳的典故:

有傳「兩隻老虎」是源於一個黑暗的童話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老虎村,裏面的老虎們都生活得很快樂。村裏面有一對老虎兄妹,他們是孤兒,從小相依爲命,過著孤苦的生活。哥哥不管走到哪裏,妹妹都會在後面做小跟班,可以說是兩個人形影不離。他們就這樣慢慢的對對方産生的感情,以致無法自拔的程度。他們去請求村裏的族長,希望能感動族長並讓族長爲他們主持婚禮。族長聽聞他們的事情後,博然大怒,馬上命人殘忍的割掉了哥哥的耳朵還有妹妹的尾巴,並把他們逐出了老虎村。他們流浪到了外地,遇到了一個音樂家。他們就把自己的故事和對對方的感情告訴了那位音樂家。音樂家聽完他們的故事後很受感動,當下就創作出一首驚世名作!

「兩隻老虎」曲調來歷─法國童謠《雅克弟兄》:

《雅克弟兄》(法文:Frère Jacques)是一首非常出名的兒歌。《雅克弟兄》在歐洲廣為流傳,而各種語言的翻譯大都跟法文原文的意思相近。各國的譯詞間的差異,大多在修士的名字。原來人名雅克在德文與丹麥文得以保持,但在俄文與英文的版本就變成了約翰,在義大利文則變了馬丁諾,考慮到與樂句之間音節搭配的問題。所以英文的翻譯把問句調到所呼喚的人名之前,而俄文的譯詞則在人名之後,並且多加了一個呼喚的音節。至於鐘聲,原文只說道早晨的鈴在響,英文版本直接翻譯。而俄文版本因為名詞區分六個格,在歌詞的第三句則加以把貪睡鬼(Соня)譯成Соне колокольчик,整句的意思變成了「你(難道)沒有聽到(催促)貪睡鬼(起床)的鐘聲」,使本來的意思顯得更明顯。

此外,模擬鐘聲的擬聲詞在各國不同的翻譯版本也有點不同,似乎在斯拉夫語系裡鐘聲是用較為高頻的聲音來表現,而德文與丹麥文等日爾曼語系中則用低頻的發音。丹麥文用了b代替d作為鐘聲的聲母。

「兩隻老虎」的演變史: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的鄺鄘,創作了《北伐軍歌》,他使用一支當時黃埔軍校很多人熟悉的法國兒歌《雅克兄弟》(在德國叫“馬克兄弟”,英國叫“約翰兄弟”)集體創作新詞而成的,也叫“打倒列強”,詞是這樣的:「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鬥,齊奮鬥。工農學兵,工農學兵,大聯合!大聯合!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帝國主義,齊奮鬥,齊奮鬥。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後來到了,近現代才有作詞人把它填上流行順口的詞,製作成《兩只老虎》。

從世界不同語言版本的「兩隻老虎」歌詞中,不難發現此童謠一般都被填上黑暗及負面的詞。其中粵語版已經算是比較不黑暗的版本...

粵語
打開蚊帳,打開蚊帳,
有隻蚊!有隻蚊!
快啲攞把扇嚟,快啲攞把扇嚟,
撥走佢!撥走佢!

English
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
Brother John brother John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Ding ding dong ding ding dong

Afrikaans
Vader Jakob, Vader Jakob
Slaap jy nog, slaap jy nog?
|: Hoor hoe lui die kerkklok, :|
Ding dong dell, ding dong dell.

Albanian
Arbër vlla-e, Arbër vlla-e
A po flen, a po flen?
|: Kumbona ka ra-e :|
|: Ding dang dong :|

Berber
Khou ya Hassan, khou ya Hassan,
Naas mezian, naas mezian ?
Fiksbah bakri, fiksbah bakri
Khalik men lemsah, khalik men lemsah.

Creole (Haïtian)
Tonton Bouki, Tonton Bouki,
Ou ap dòmi? Ou ap dòmi?
|: Lévé pou bat tanbou-a :|
Ding ding dong ! Ding ding dong !
|: Kili kili an poù al nan cinéma :|

Czech
Bratře Kubo, Bratře Kubo,
Ještě spíš, ještě spíš ?
Venku slunce zárí, ty jsi na polštáři,
vstávej již, vstávej již.

Danish
Mester Jakob, Mester Jakob,
Sover du? Sover du?
|:Hører du ej klokken? :|
Bim, bam, bum, bim, bam, bum.

Dutch
Vader Jacob, Vader Jacob
Slaapt gij nog, slaapt gij nog
|: Alle klokken luiden :|
Bim, bam, bom, bim, bam, bom.

Finnish
Jaakko kulta Jaakko kulta
Herää jo herää jo
Kellojasi soita kellojasi soita
Piu pau pou piu pau pou.

Flemish
Broeder Jacob, Broeder Jacob
Slaapt gij nog, slaapt gij nog
|: Hoor de klokken luiden :|
Bim, bam, bom, bim, bam, bom.

French
Frère Jacques, Frère Jacques
Dormez-vous, dormez-vous?
|: Sonnez les matines, :|
Ding ding dong, ding ding dong.

German
Bruder Jakob, Bruder Jakob,
Schläfst du noch? Schläfst du noch?
|: Hörst du nicht die Glocken? :|
Ding dang dong, ding dang dong.

Hebrew
Achinu Jaacov, Achinu Jaacov
al tischaan, al tischaan
|: hapa-amon melzalzäl, :|
ding dang dong, ding dang dong.

Hungarian
János bácsi, János bácsi
Keljen fel, keljen fel
|: Szólnak a harangok :|
Bim, bam, bom, bim, bam, bom

Icelandic
Meistari Jakob, meistari Jakob,
sefur pú, sefur pú?
|: Hvað slær klukkan? :|
Hún slær prjú, hún slær prjú

Indonesian
Bapak Jakob, Bapak Jakob,
Masih tidur? Masih tidur?
|: Dengar lonceng bunji :|
Bim, bam, bum, bim, bam, bum.

Italian
Frà Martino, campanaro
dormi tu? dormi tu?
|: Suona le campane! :|
Din don dan, din don dan.

Japanese
Nemuimo, Neuimo
Okinasai, okinasai
Asano Kane ga, natte iruyo
Kin, Kon, kan

Latin
Quare dormis, o Iacobe,
Etiam nunc, etiam nunc?
|: Resonant campanae, :|
Din din dan, din din dan.

Ô Iacôbe, frâter piger,
dormîsne? dormîsne?
|: Tinnî Mâtûtînum! :|
Tin tin tan, tin, tin, tan.

Norwegian
Fader Jakob, fader Jakob
Sover du? Sover du?
|: Hører du ei klokken? :|
Bim bam bom, bim bam bom

Polish
Panie Janie! Panie Janie!
Rano wstań! Rano wstań!
|: Wszystkie dźwony biją :|
Bim, bam, bum, bim, bam, bum.

Portugese
Por que dormes, irmãozinho?
Vem brincar, vem brincar!
Ouve o sininho, longe crepitando
Din din don, din din don

Irmaj Jorge, irmaj Jorge,
dorme tu, dorme tu?
Ja' soam ossinos, ja' soam ossinos.
Ding dang dong, ding dang dong.

Romanian
Frate Ioane, Frate Ioane
Oare dormi tu, oare dormi tu?
|: Suna clopotelul :|
Ding dang dong, ding dang dong.

Tu dormi inca, tu dormi inca,
frate íon, frate íon?
Clopotelul suna, clopotelul suna.
Clinc clinc clinc, clinc clinc clinc.

Spanish
Martinillo, martinillo
Donde esta, donde esta
|: Toca la campana, :|
Din, don , dan, din, don, dan

Swahili
Eh Yakobo, Eh Yakobo,
Walala? Walala?
|: Amka twende shule :|
Haya njoo, Haya njoo.

Swedish
Broder Jakob, broder Jakob
sover du, sover du?
|: Hör du inte klockan :|
|: Ding ding dong :|

Broder Jacob, broder Jacob
sover du, sover du?
|: Väckarklockan ringer, :|
Ding dang dong, ding dang dong.

Thai
Puak tur yu nai, puak tur yu nai,
yu nai camp, yu nai camp?
|:Tam mai mai ma sanuk kan, :|
Din dan don, din dan don.

Turkish
Uyuyor mursun, uyuyor mursun,
kordes John, kordes John?
|: Sabah Çanlari Çaliyor, :|
Ding dang dong, ding dang dong.

Vietnamese
Kià con buom vàng, kià con buom vàng,
xoe doi cành, xoe doi cành?
|: Buom buom bay tren cao vong, :|
Ra mà xem, ra mà xem.


萊利:多個不同語言版本的「兩隻老虎」內容都非常黑暗,是黑暗童謠中的佞佞者。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王朝網絡、百度知識、呢圖網、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妓女被稱為「雞」的五大由來說法


港產片"金雞"道盡當妓女的苦況,喚醒不少人對性工作者的反思。提起金雞,為什麼妓女會被稱呼為「雞」?箇中又有甚麼說法及典故?

妓女被稱呼為「雞」,坊間有很多說法,以下轉載幾個比較受廣傳的五大說法:

說法一:

各種語言或方言,都混雜著一些受人們忌諱的、不宜於直言的辭彙。尤其是涉及到性的方面,因其不登大雅之堂,但又因其約定俗成,所以漸漸形成一些變過來的、雅一點的說法。它們基本上都是用諧音字替代,讓言者和聽者相互之間只是不說穿,但便於交流罷了。這是一種文學的修辭現象,本質上反映了社會語言的心理背景。所以將妓女的「妓」字,轉為(普通話)讀音相似的「雞」字,也是因為以上原因所致。

說法二:
  
傳說宋朝明妓"李師師"在做妓女的時候嗓門挺大,半夜裡經常會吵到別人。妓院小門童很不解,問守更大爺,為什麼師師小姐每次叫還要還要。大爺怒道:她還要個鳥。小門童大悟,於是以後尊稱李師師同學為又鳥!而又鳥就是簡體「雞」的寫法,大家寫著寫著就寫成雞了。
  
說法三:
  
在中國古代,妓女是合法的,妓院裡的妓女老板被稱為”老鴇”,”鴇”是一種鳥,這種鳥的雌性會在交配季節與多個雄鳥交配。既然妓院老板被成為”老鴇”,是一種鳥了,那她所領導的風塵女子門不也應該是鳥嗎?所以人們就很自然地把她們稱為各種鳥類,比如鶯呀燕呀,當中最常見的鳥類當然是家禽─雞。漸漸地妓女就被統稱為「雞」。
  
說法四:
  
妓女一般出賣色相都是在半夜三更,妓女為了讓恩客更興奮,很多時都會配合大聲叫床,以喚起男性的鬥志,加快完事。古人認為當妓女明顯工作時間為半夜三更,而此情境有如金雞報曉,所以演變成將妓女稱之為「雞」。
  
說法五:
  
古人大部份都是以務農畜牧為生,他們認為雞不停的"咕咕叫"是在討吃;而妓女也是以類似手段維持生計。所以他們就用“雞”去比喻妓女。


萊利:將妓女稱呼為「雞」充滿著貶意,請保留對她們的一點尊重!

資料來源:

香港電影金雞、百度知識、倍可親、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永生的生物─燈塔水母


人類常言道:「生命有限且短暫」,但其實這並不是絕對,地球上確實存在一種擁有無限生命的生物,而且外表非常亮麗奪目。這種生物叫做「燈塔水母」。

燈塔水母(學名:Turritopsis nutricula)屬於水螅綱,是水母的一種,直徑只有4至5毫米。燈塔水母在20℃的水溫中達到性成熟階段需要25至30天,普通的水母在有性生殖之後就會死亡。但燈塔水母性成熟後會重新回到水螅型狀態,並且可以無限重復這一過程。從理論上說,這個循環可以不斷重復下去,也就是說,燈塔水母可以永遠存活,無需面對死亡。所以也被人稱為「長生不老(的水母)」,不過更準確地說應該是「返老還童」。

燈塔水母是捕食性生物,可以從水螅體無性繁殖,是唯一已知的能夠從性成熟階段恢復到幼蟲階段的生物。它是一種主要以更小微生物為主要食物的捕食性生物,采用無性繁殖方式,多生活在熱帶海域。如果把一個燈塔水母切開,它能在24小時內變成兩條水蛭蟲,72小時後長出觸角。就算把它打碎,只要它的細胞完整,也可以變成一條水蛭蟲。

燈塔水母最開始是在加勒比海被發現的,由於繁殖過程中個體不會減少,數量迅速增多。史密森尼熱帶海洋研究所的米格列塔博士表示:“全世界正在無聲地侵犯燈塔水母在熱帶海域的生存環境,它們會隨著船舶的壓載水被排放到港口,散布到世界各地。”


萊利:燈塔水母亦被稱為「長生不老的水母」,不過以牠的轉化過程來說,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無限返老還童的水母」。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百度百科、痞客幫、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人類為何不敢製造水


大家有沒有想過,現今科技這麼發達,但是很多國家都面臨著飲用水缺乏的危機。儘管是西方先進國家,水資源短缺仍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為什麼人類一直受制於「水」呢?

製造水是一個危險的過程

水(H2O)是由氫、氧組成的無機物,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這似乎是一個簡單的基礎化學知識,但是製造水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過程。要製造水,必須要把氧氣和氫氣結合在一起,而氫氣和氧氣的混合會造成突然的爆炸,爆炸將會使單獨的氫和氧分子結合,從而得到水。由於氫氣和氧氣都是極易燃的,所以這種「突然爆炸」是非常危險和致命。

歷史上最著名的飛艇「興登堡號」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1937年5月6日,這艘充滿氫氣的飛艇在其橫跨大西洋的航程中,由於靜電(或破壞行為)造成火花,氫氣和氧氣混合發生爆炸,興登堡號被燒成一團火球,名乘客和乘務人員中至少有23人死亡。

科學家推測,如果要製造出能夠維持全球人口的飲用水,那麼將需要一次令人難以置信的規模龐大的氫氣和氧氣混合爆炸過程。而製造水的方法在一個世紀以前就被認為是一種瘋狂的行為(通過氫氣氧氣混合製造爆炸獲得水),但是隨著水資源的越來越稀少,如何將氫分子與氧分子轉變成為水,已經成為最具吸引力的難題。

從空氣中製造水的機器

雖然在我們四周都存在著水,但是我們看不到它。科學資料顯示,在大氣層的空氣中含有不同數量的水蒸汽,當空氣炎熱和潮濕時,在我們所呼吸的空氣中水分可以多達6%;而在寒冷和乾燥的日子,可低至0.07%(資料來源:美國能源部)。

同時,地球上的水循環也在調整和補充著水的儲量。地球上的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發到天空中形成了雲,雲中的水通過降水落下來變成雨,冬天則變成雪。落於地表上的水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從地層裡冒出來,形成泉水,經過小溪、江河匯入大海,最後形成一個水循環。

但科學家面臨的最主要的難題就是,如果水循環是在乾燥期怎麼辦?針對這個問題,一些科學家和發明家已經開始著手研究。一名澳大利亞發明家已經製造出了一套利用風能製造水的機器,這套機器甚至可以在乾旱的沙漠地帶製造水。

澳大利亞人馬克斯-維森(Max Whisson)製造了一台巨大的「風車」,這套裝置使用風能做為動力,有很多葉片,葉片的設計都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普通的風車是一面向風,但這套裝置卻是垂直安置在一個別緻的圓柱體內,風可以從四面八方進入。

馬克斯設計的獨特之處在於,風車的葉片可以吸引更多的風,在葉片轉動的時候利用冷媒冷卻葉片以獲得水。這套裝置據測試每天能夠從空氣中收集2600加侖的水。而英國科學家喬納森-萊特和戴維-理查茲創造的機器「綠色魔法」(AquaMagic)類似於馬克斯的機器,只不過他們製造的機器像一輛越野車,而且使用柴油做為動力和能源,據測試每生產120加侖的純淨水需要耗費12加侖的柴油。

人工增雨值得商榷

人類在尋找水源的過程中,還發現了人工降雨這樣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但是現在科學家通過大量的事例研究證明,人工降雨或人工干擾天氣都是很危險的行為。

特別是最近有關中國可能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典禮進行人工天氣干擾的消息吸引了眾多科學家的關注。據說在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行的候,中國政府有可能發射碘化銀進入雲層干擾天氣,確保開幕式和比賽期間天氣晴朗。雖然中國在人工干擾氣候這個領域已經做了幾十年積極富有成效的探索。但是科學家指出,這種做法存在極大的隱患,需要更仔細的研究和探討。

在歷史上,就有過這樣的教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政府為了防止納粹空軍對英國本土的空襲,英國皇家空軍曾經多次進行人工增雨增雲。雖然有效的影響了德國空軍的轟炸,但是由於人工干擾天氣後無法控制天氣的變化,造成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天氣異常變化,使得盟軍在法國陷入大雨的襲擊。

2001年,英國廣播公司的調查報告稱,1952年8月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飛到高於雲線附近進行人工降雨試驗,在投放大量的乾冰、食鹽和碘化銀僅30分鐘後,雨就開始下了。

剛開始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還在慶祝自己的成功,但在一週之後雨水氾濫就開始了。英格蘭附近的降雨量超過了平常的250倍(來源:英國廣播公司)。僅1952年8月15日那天下的雨,就估計有90萬噸水。在短短一天內造成了洪水氾濫,奪去了35個英國人的生命。在大量的事例驗證下,科學家相信:地球雖然缺水,但是在自然規律面前,我們不能肆意的干擾正常的自然現象,人工降雨或干擾氣候都是非常危險的。


萊利:眾多的製造水方法中,人工雨看似是最有效的。不過,亦是最難控制及預測的危險造水法。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巴哈姆特、東森新聞網、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全世界最長地名─曼谷(泰文名)


曼谷(泰文全名:กรุงเทพมหานคร อมรรัตนโกสินทร์ มหินทรายุธยามหาดิลก ภพนพรัตน์ ราชธานีบุรีรมย์ อุดมราชนิเวศน์ มหาสถาน อมรพิมาน อวตารสถิต สักกะทัตติยะ วิษณุกรรมประสิทธิ์),是全世界最長的地名。

曼谷的儀式全名是由拉瑪一世命名,後來拉瑪四世做出修改,為Krung Thep Mahanakhon Amon Rattanakosin Mahinthara Yuthaya Mahadilok Phop Noppharat Ratchathani Burirom Udomratchaniwet Mahasathan Amon Piman Awatan Sathit Sakkathattiya Witsanukam Prasit。這個儀式全名融合了兩個古老的印度語言:巴利語和梵語,其意譯為「天使之城,宏偉之城,永恆的寶石之城,永不可摧的因陀羅之城,世界上賦予九個寶石的宏偉首都,快樂之城,充滿著像似統治轉世神之天上住所的巍峨皇宮,一座由因陀羅給予、毗濕奴建造的城市」。根據這些語言的羅馬拼音,正確寫法應該為Krung-dēvamahānagara amararatanakosindra mahindrayudhyā mahātilakabhava navaratanarājadhānī purīrāmasya utamarājanivēsana mahāsthāna amaravimāna avatārasthitya shakrasdattiya vishnukarmaprasiddhi。

當地小學有著曼谷全名課程,縱使極少數人會解釋這個全名的意思(因為這些字都非常的古老),但大部分只知道一部份的意思而不是全部。曼谷全名已經被金氏世界紀錄登記為世界最長的地名(拉丁文長達142個字母)。現在各國通用的「曼谷」(Bangkok)之名則是當地語言「橄欖村」的轉譯。

點擊收聽曼谷(泰文)全名讀音: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9/Th-Bangkok_ceremonial_name.ogg


萊利:曼谷中文解釋為「天使之城,宏偉之城,永恆的寶石之城,永不可摧的因陀羅之城,世界上賦予九個寶石的宏偉首都,快樂之城,充滿著像似統治轉世神之天上住所的巍峨皇宮,一座由因陀羅給予、毗濕奴建造的城市」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黑人較少參加游泳比賽原因


大家都知道黑人在奧運會上是奪標的常客。特別是徑項運動,表現更加突出。不過大家有否留意到,黑人雖然運動能力強,但在游泳項目上的表現卻不太理想;更甚的是,事實上游泳項目的黑人選手數目向來也比較少。說到這,有些朋友可能會想到,也許是黑人所屬的國家(如:非洲),一般都比較窮困,沒有足夠的合規格游泳設施可供培養人才。沒錯,這是其中一個原因。然而黑人的身體構造也大大影響他們在游泳項目上的表現。

黑人較少參加游泳比賽主因:「骨頭重、身體密度高」

從運動生理學角度分析,黑人不適合參加游泳比賽項目,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肌肉比率高出其他人種。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的一名資深研究員解釋道,科學研究表明,白人每立方厘米的肌肉重1.05克,而黑人則為1.13克,這使得黑人在水中要比白人付出更大的氣力來解決身體下沉的問題。通俗地說,相比其他人種,黑人在水中更容易“沉”、更容易“飄”。而從數據上看,黑人的身體密度比白人要高1%左右,而1%的體密度差異,可以在泳池中造成1.2%-1.9%的速度差異,這個數據放在以0.1秒甚至0.01秒決定金牌歸屬的游泳比賽中,可能是致命的。此外,黑人骨骼的比重,比白人骨骼的比重約重5%至10%,黑人身上較重的骨骼和較少的脂肪,使得其在水中的浮力較小。這樣,在與白人選手的較量中,黑人選手可謂“先天不足”。

社會因素導致黑人游泳項目發展緩慢

相比起先天1%—2%的差距,貧窮,種族歧視,社會地位等等這些因素,才是迫使黑人遠離游泳的主要原因。在貧瘠的非洲大陸上,建造多個訓練用游泳池,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像拳王阿里這樣的偉大運動員都備受種族歧視的壓迫,黑人在當時受到的偏見可想而知。黑人運動員最鐘愛的是足球,籃球,田徑這樣的高度職業化,或曝光率極高的項目。很少有人把注意力集中到游泳上。

游泳是富人運動︰非洲馬維拉無50米泳池,人均GDP36329美元才能拿游泳獎牌

和田徑、籃球、足球相比,游泳屬於成本較高的運動。以國內為例,建造游泳館僅設備一項造價約200萬,比如池水淨化設備90萬一套,中等。後期的維護費用也相當昂貴,游泳館屬特殊行業類型,每噸水要11元多,每年和電費加一起要幾百萬。如果還需要衡溫造價就更高。

然而在奧運會獎牌統計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獎牌得主所在國人均GDP最高的運動項目中,游泳排在第三位(36329美元),僅次於馬術(39834美元)和鐵人三項(38354美元)。在非洲,顯然練習游泳的性價比太低,尤其是與跑步項目相比。在撒哈拉以南一共有多少奧運會標準的泳池呢?2000年奧運會上花兩分鐘"游"完百米自由泳的埃里克表示,他只在家鄉參加過25米池長的自由泳比賽。2008年,來自非洲東南部國家馬拉維的威爾斯,作為教練來到北京,他告訴記者,在馬拉維整個國家都沒有50米泳池。

種族歧視︰黑人社區無泳池只有籃球場,公共泳池曾不讓黑人進入影響游泳運動普及

即使不是生活在非洲的黑人選手,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走入游泳池。在美國本土,游泳池由於需要較高的建設和維護成本,很少會在黑人社區中興建,比較常見的都是維護成本極低的籃球場,所以黑人在籃球比賽中經常表現突出!

20世紀有兩個時期是游泳在美國普及和流行的高峰期。第一個時期是二三十年代,那是游泳真正成為美國流行的娛樂活動的時期,當時建設了大量的游泳池,但黑人無福享用不是因為沒錢,而是由於種族歧視原因,當時的游泳池根本不讓黑人進入。 就這樣,美國黑人和白人拉開了一代人的差距。第二個時期,五六十年代郊區社區開始湧現大量的私人游泳俱樂部。但一些歷史學家的研究指出,戰後的郊區社區幾乎全是白人。所以雖然那時候種族隔離在減輕,但你會無故跑到一個從沒到過的地方游泳嗎?所以黑人也很少跑去白人聚集地游泳。雖然現在種族歧視問題已經受到了極大的重視,但種族歧視時代的隔離顯然影響到了游泳運動在黑人中的普及。而且「欖球、籃球」這些黑人比較有優勢的運動,都是美國最火熱的運動項目,所以很少黑人會選擇當游泳運動員。

游泳運動“無利可圖”︰世界杯系列賽總獎金僅6萬美元,難比足籃球職業運動

以美國為例,黑人長期處於社會的低層。美國黑人從事醫生、法律職業的比例不足4%,工程師不足2%,黑人難以找到理想的職業。從事競技體育是黑人青年獲得更好教育和改變自己地位的有效途徑。很多具有運動天賦的黑人青年學生都刻苦訓練,以取得進入名牌大學的獎學金。一旦當上職業運動員,輕鬆成為百萬富翁並不是夢。NBA中黑人球員的比例由最初只佔20%,直到現在已經上升到80%,可見得越來越多黑人向著職業運動員目標進發。

但以上情況不包括在游泳運動員身上。世界游泳運動員在悉尼奧運會才正式開始呈現職業化,當時,類似足球世界杯系列的游泳賽事,每一站比賽的獎金總數為僅為6萬美元,而每一站的項目卻多達34個。我們再看看其他運動員的情況,同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男女冠軍都各自獲得85萬美元的獎金;雙打冠軍每人獲得35萬美元獎金。相比之下,游泳比賽的"錢途"實在太少。

發掘黑人泳將其他“先天優勢”彌補弱點

隨著社會越來越進步,影響黑人泳將的社會因素慢慢消失。各國開始發掘他們其他“先天優勢”去彌補弱點。研究發現,黑人的汗線比白人多,導致黑人皮膚致冷更快,排汗機制比白人更完善。換句話說,黑人比白人更快恢復正常體溫。在高溫下(76.5℃)停留15min後,白人流汗107cm3,而黑人流汗170cm3。人在運動時體溫必然升高,一個人如果不能良好地調節體溫,身體機能便無法正常運作;影響電解質平衡,神經系統也會受影響,這將直接影響到一名運動員的持久能力。那就是說,黑人的運動能力超過白人是有根本上的理據。而肌肉活檢顯示,黑人運動員的肌纖維進行無氧呼吸的百分比較高,因此他們在短跑中耗氧不多;另一方面,黑人腳底屈肌強度約150~200kg,而白人只有50kg左右。若以同樣的腿部蹬力去計算,黑人的彈力竟比白人高出3~4倍。所以有理由相信,即使在水中,黑人這種優勢也絕不會完全消失。因為游泳除了技巧,本質上也是耐力和速度之爭。


萊利:不過隨著社會進步,各國開始發掘黑人泳將其他“先天優勢"去彌補這些弱點!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環球通訊社、Sina、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保持的世界紀錄


想起世界之最,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想起「健力士世界紀錄」。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跟我一樣,都有想過健力士世界紀錄是不是跟啤酒品牌健力士有關?事實上原來兩者真的有關係!

《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Guinness World Records),是一本記載着世界之最的工具書,包括天文地理、歷史科學不同領域的世界紀錄等,該書每年均會出版一次。除了以書籍的方式出版,《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還會以電視節目和博物館的形式出現。因為此書籍的普及性,使之成為確認世界之最的國際權威和標準。因此,健力士出版有限公司會聘請評審委員評審認證申請。

創辦史

1951年11月10日,健力士酒廠的董事休·比佛(Hugh Beaver)爵士在愛爾蘭韋克斯福德郡打獵時,因為沒打中金鴴,於是和同行們爭論哪種鳥飛得最快,彼此爭論不休。由於當時的參考資料並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這促使比弗想出版一本記載世界之最的書。
1954年8月,比弗爵士經人介紹認識在向艦隊街上的報社提供消息的體育記者孿生兄弟諾里斯·麥克沃特(Norris Mcwhiter)和羅斯·麥克沃特(Ross Mcwhiter),於是兄弟二人編寫此書。成書後,他們很快就售出了1000本。之後,他們便於1954年11月30日成立了健力士頂級有限公司(Guinness Superlatives Limited)。於1955年8月27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首度發行,而且反應熱烈,榮登聖誕節銷售榜榜首。第一版的《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厚198頁,由於每年均有新紀錄,因此此書每年均會推出新版。第二年這本書就進入了美國銷售,在美國它賣出了7萬本。後來在1962以及1963年又分別出版了法語以及德語版的《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可是,到了1975年,羅斯·麥克沃特在臨時愛爾蘭共和軍的襲擊中被殺,因此這本書的主編只剩下諾里斯·麥克沃特。之後,諾里斯·麥克沃特繼續擔任這本書的主編,一直持續到1986年。1986年後,他將編輯工作交過了艾倫·羅素(Alan Russell),不過他倆實際上直到1996年才正式退休。

1990年9月17日健力士頂級有限公司更名為健力士出版有限公司(Guinness Publishing Limited),1999年又再次更名為健力士世界紀錄有限公司(Guinness World Records),2000年版的《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一次就印刷了2,402,000本,是當時世界上單次印刷數量最大的精裝彩色書籍。而截至2003年,《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已經賣出了超過1億本。2010年和2012年,健力士世界紀錄有限公司又分別在東京與北京開設了辦公室。

演變史

近期的《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開始注重人與人之間的競賽紀錄,如在十分鐘之內能吃下多少熱狗、扔雞蛋能達的最遠距離、能堅持多長時間持續不斷地玩俠盜飛車4等等。但後來紀錄大全停止收錄有關飲食的紀錄,因為這些紀錄可能會引致訴訟。除了這些競賽紀錄外,這本書還會收錄各種紀錄,如最重的腫瘤、最具毒性的植物、最短的河流(羅伊河)、播映時間最長的美國電視劇(《指路明燈》)、最成功的推銷員(喬·吉拉德)等。其中一些記錄是與年齡有關,如到訪世上所有國家的最年輕的人,毛裡齊奧·朱利亞諾。

美國人阿什利塔·福曼是世界上保持最多《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世界記錄的人,根據他個人官方網站上的記錄,他打破了471項記錄,並且是164項記錄的保持者。

於2005年,健力士出版有限公司將的11月9日定為「國際健力士世界紀錄日」(International Guinness World Records Day),其目的是鼓勵人們去打破世界紀錄。於2006年,來自10多個國家的100,000人參與了「國際健力士世界紀錄日」。在2006年11月9日至2007年11月9日期間,《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的2,244項世界紀錄被打破,比去年增加了173%,可見國際健力士世界紀錄日成功鼓勵各國民眾去打破世界紀錄。於2008年2月,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播出電視節目《史上百強健力士世界紀錄》,而健力士出版有限公司亦將其內容上載至《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的官方網站。

申請記錄

健力士世界紀錄有限公司的數據庫內保存有3萬個類別的數據,但是由於書籍的限制,《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每年只能展示大約4000個紀錄。2000年時健力士世界紀錄有限公司開通了網站,認證者可以通過網絡來進行申請,而網站上也輪番展示了3000個紀錄。申請打破或是申報新的世界紀錄是免費的同時也不會得到報酬,但是由於每年要收到將近6.5萬份認證申請,每個申請者大約要等待4到6周才能得到回復,如果向健力士世界紀錄有限公司支付一定費用則可以在3個工作日內得到答覆。有部分申報者可以獲得現場認證的資格,申報者需要為此支付工作人員的差旅費等相關費用。健力士世界紀錄有限公司將會派出認證官和經理到現場見證健力士世界紀錄的誕生,如果成功刷新或是建立記錄則可以當場獲得裝在相框內的證書。

道德問題和安全問題

史蒂芬·彼得羅西諾於1977年6月創下在1.3秒內喝1公升啤酒的紀錄,但紀錄後來因安全問題被除去。《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指出數種不符合道德問題的紀錄將不會被收錄,如殺害最多動物的紀錄。《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亦因道德問題而將數種紀錄從書中除去。例如紀錄大全曾收錄「世界上最重的魚」,但他們後來發現其主人是透過強迫餵養而導致魚體重大增。因此,紀錄大全便以道德問題為由將紀錄除去。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也除去了有關飲食的紀錄,而他們除去這些紀錄的原因是為了避免訴訟。

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亦因安全問題而拒絕收錄某些紀錄,但後來又再次公開收錄這些紀錄。例如,吞劍記錄於1990年被除去,但於2007年卻又重新被加入。另一個例子則是史蒂芬·彼得羅西諾於1977年6月創下的喝啤酒紀錄於1991年被除去,但於2008年又被重新加入。

《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保持的世界紀錄

沒錯,《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本身也保持了一個世界紀錄,就是「受版權保護的最暢銷書籍系列」!


萊利:相信有不少朋友跟我一樣,都有想過健力士世界紀錄是不是跟啤酒品牌健力士有關?原來真的有關!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全世界面積及人口最少國家─梵蒂岡


梵蒂岡─一個神聖的國家,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國家(國中國),為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的所在地,也是教宗駐地所在。作為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岡也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其前身為教宗國,自1929年起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聖座的直接統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

由於聖座的行政機構——羅馬教廷大部分機關均座落於梵蒂岡城內,故人們在使用「梵蒂岡」一詞時,可能指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地區、聖座、或教宗的居所,端看其使用的場合而定。雖然梵蒂岡並未制定任何有關官方語言的法律,但以意大利語最為常用。在2002年以前,梵蒂岡常以意大利里拉及梵蒂岡里拉作為其境內的通用貨幣。意大利加入歐元區後,梵蒂岡與歐盟簽訂特別協議,發行小量鑄造的屬於梵蒂岡的硬幣,作流通和收藏之用。雖然梵蒂岡在地理上是一個小國,但因天主教在全球信仰人口眾多,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擁有重要的影響力。

梵蒂岡資料

地理: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部台伯河西岸的高地上,以梵蒂岡城牆為國界標誌
氣侯: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平均氣溫1月7℃,7月24℃
人口:830名常住居民、3,000名世俗工人
職業:主教、神父、修女,以及著名的瑞士衛隊
信仰:天主教
語言:意大利語、拉丁語(原官方語言,但近絕跡)
軍事:瑞士近衛隊人數約為110人、梵蒂岡憲兵人數約為130人
經濟:主要依靠旅遊、郵票、不動產出租
政治:宗教領袖制國家,由教宗當元首
名勝:聖伯多祿廣場、聖伯多祿大殿、梵蒂岡博物館


萊利:梵蒂岡雖少但影響力極大,是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世界奇觀十大怪坡


這個世界充滿著很多無法以科學解釋的現象,"反地心吸力怪坡"就是其中一種。"反地心吸力怪坡"坡如其名,就是一種違反物理定律的斜坡。在這種怪坡上,水向上流、上坡容易、下坡艱難。世界各地存在不少這種怪坡,而且至今亦未有一個確實的官方科學理據可以解釋這現象。

世界十大怪坡

10、美國“怪坡”

美國猶他州,有一個被人們稱為“重力之山”的奇特山坡,有一條直線距離為500米左右,坡度很大的斜坡道,也是聞名全球的“怪坡”。驅車到此,將車停下,松開制動器,就會發現,汽車像是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拉著似地、緩慢地向山坡上爬去。

9、韓國“怪坡”

韓國的濟州島,在天馬牧場附近的516國道,有一段“怪坡”,汽車到此,熄火並置於空檔,卻見汽車又向坡上滑行。

8、烏拉圭怪坡

南美烏拉圭的巴納角地區,可以說是“怪坡”的“聚焦點”,汽車只要一開進這一地區,便怪事叢生。最令人驚奇的要數汽車一旦拋錨,一種不知從何而來的神力,會把汽車推出幾十米遠。

7、台灣“怪坡”

在台東縣東河鄉,有一個名叫“都蘭”的旅游勝地,其最吸引游人處,便是“水往高處流”的奇景。“怪坡”旁有一股小山溪,溪水流到山腳下的農田,而靠近山腳旁的另一股溪水,不往下流,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向山坡上流去,觀者無不稱奇。
發生在華夏大地的“怪坡”奇異現像,以其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成為人們探奇的“熱土”。饒有興趣的是,類似“上坡輕松、下坡費勁”的“怪坡”,在世界各國亦已發現多處。

6、黑龍江依蘭“怪坡”

依蘭怪坡位於縣城東北3公裡處。在怪坡上,汽車上坡不需加油即可自然向上行走,下坡卻得加油。該怪坡山嶺逶迤,林海蒼茫,青山綠水,形情並茂。怪坡附近倭肯哈達洞穴。是新時器時期人類活動棲息的地方。現已構成以怪坡為中心,山、林、水為主體,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景點的怪坡風景區。到依蘭觀光的游客和路經依蘭的過客,都不免被怪坡的奇景所吸引,親自試試怪坡究竟有怪。

5、遼寧“怪坡”

最早被發現的“怪坡”,位於遼寧省沈陽市新城子區清水台鎮周家村東北方的寒坡嶺。1990年5月,一輛面包車途經此地,司機下車小歇;回來時發現熄火的面包車已自行從坡底“滑行”到了坡頂。
在這條長約90米、寬約15米、坡度為1.85度的“怪坡”上,坡道平坦,兩邊長滿小草,並無任何異常現像。但就在這“怪坡”上,汽車下坡必須加大油門,而上坡即使熄火也可到達坡頂;騎自行車,下坡要使勁蹬,上坡卻要緊扣車閘;人行坡上,也是上去省力,下來費勁。

4、安徽“怪坡”

濮塘怪坡全長約120米,坡度為1.85度,是目前國內最長的怪坡。站在這段坡路的頂端,可以發現,前方是一段明顯的“下坡”路,但將汽車停在坡中間並掛上空擋後,會發現:車子開始倒著“上坡”。反復驗證了幾次,發覺都是這樣的。難道地心引力在這失去作用了?也可以用其他方法一試,將一瓶純淨水倒在“怪坡”的路面上,水居然朝著“上坡”的方向流了過去。有人說,這是視覺差異,不過出現這種“車往坡上溜,水往高處流”的現像,至今未有科學合理的解釋。這個現像很奇特,如果帶著孩子親身體驗的話,一定會讓他們感覺很有趣。

3、山東“怪坡”

濟南市東南外環路也有一段“怪坡”,引來人們競相探奇。當時,有人駕車途經外環路省經濟學院以南約1.5公裡處一段下坡路時,駛過下坡的汽車一旦熄火,竟又慢慢地自動爬上了坡。不少人聞訊趕來,目睹了同一現像:幾輛汽車駛到坡底,車與車相距1.2米,熄火;結果,汽車均“倒行逆駛”,緩慢地爬上坡去。

2、西安“怪坡”

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東南方,1997年人們又發現了一個“怪坡”。
“怪坡”長約120米,是一段盤山公路的上坡段,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到此,不用加力踩油門,都會自動地慢慢爬上去。

1、廈門“怪坡”

“怪坡”地處文曾路通往半嶺宮的路上,“怪坡”長約50米,寬約10米,現在每天都有很多人前來觀看,很多老太太在這裡做起了出租自行車的生意,租輛自行車1塊錢,讓你體驗一下“怪坡”的樂趣。


科學角度看怪坡

世界怪坡之謎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多次進行科學實驗。結果表明:在“怪坡”上,越是質量大的物體,越是容易發生自行上坡的奇異現像。如此“怪坡”效應,自然使游客、探險家和科學工作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一、第一種說法是磁場作用 有人認為在怪坡西側有一磁場或引力場,足以吸引各種車輛或行人輕鬆西行,但至今未能探測到磁場發生地及強度。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曾帶著大小兩個球體籃球和鐵球親臨怪坡測試,結果兩個球體都是向坡上滾動,所以磁場這種說法被否定;

二、說是重力位移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物體都受地心引力作用,物體沿坡下滑,也是由該物體受地球體引力所起的。由於怪坡上的物體不再向坡下滑而是向坡上移的現象就已經脫離了經典力學的一般情況,由於某種原因重力場上的某個或某幾個點分佈異常這是完全可能的。但產生這種現象它的範圍不可能只限制在這條長80余米,寬約25米的坡,可是怪坡附近,目前卻再也找不到這種現象了;

三、說是視覺差 由於怪坡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了視覺上的誤差。但是在坡上無論是用水平儀測量還是測海拔高度,坡度和落差都有,坡度約為1.87度,而兩側的海拔高度落差為1.2米.這足以證明不是視覺差。

“重力異常”、“視差錯覺”、“磁場效應”、“四維交錯”、“黑暗物質”和“飛碟作用”、“鬼怪作祟”、“失重現像”、“黑暗物質的強大萬有引力”和“UFO的神秘力量”……各種解釋,眾說紛紜,卻難以使人信服。“怪坡”,依然成為人們競相前往探奇的“旅游謎地”。


萊利:世界各地也有反地心吸力怪坡,而且至今亦未有一個確實的官方科學理據可以解釋這現象!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智邦生活館玩樂導航、百度貼吧、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地球上最巨型動物─藍鯨


地球上現時最巨型的動物是藍鯨,牠亦是鬚鯨中最大的一種,最長者是1904到1920年間捕於南極海域的一頭雌鯨,長33.58m,體重170噸。藍鯨是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最大動物。來自恐龍時代所知的最大的生物是中生代的阿根廷龍,阿根廷龍估計有90噸。最大的藍鯨有多重還不確定。大部分的數據取自20世紀上半葉南極海域捕殺的藍鯨,數據由並不精通標准動物測量方法的捕鯨人測得。有記載的最長的鯨為兩頭雌性,分別為33.6米和33.3米。但是這些測量的可靠性存在爭議。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的科學家測量到的最長的鯨長度為29.9米,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輛雙層公共汽車一樣長。

藍鯨的頭非常大,舌頭上能站50個人。它的心髒和小汽車一樣大。嬰兒可以爬過它的動脈,剛生下的藍鯨幼崽比一頭成年像還要重。在其生命的頭七個月,幼鯨每天要喝400升母乳。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
由於藍鯨巨大的體積,我們不能直接稱它的體重。大部分被捕殺的藍鯨都不是整頭上稱的,捕鯨人在稱重之前將其切成合適的大小。因為血液和其它體液喪失,這種方式低估了藍鯨的體重。即使這樣,有記載27米長的鯨重達150-170噸。NMML的科學家相信30米長的鯨估計會超過180噸。目前NMML科學家精確測量過的最大的藍鯨重達177噸。

體態特征  

雌大於雄,南藍鯨大於北藍鯨。上面觀,吻寬而平。背鰭小,高約0.4m,位體後1/4處。鰭肢較小,其長占體長的15%。尾鰭寬為體長的1/3至1/4,後緣直線形。蜇溝55~88條,最長者達於臍。每側鬚板270~395枚。體背深蒼灰藍,腹面稍淡,口部和鬚黑色。

藍鯨和其他種類的鯨不同,其他種類顯得矮壯,而藍鯨則身體長椎狀,看起來像被拉長。頭平呈U 型,從上嘴唇到背部氣孔有明顯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鯨鬚板密集,大約300個鯨鬚板(大概1米長)懸於上顎,深入口中約半米。60-90個凹槽(稱為腹褶)沿喉部平行於身體。這些皺褶用於大量吞食後排出海水(參見“捕食”一節)。

藍鯨背鰭小,只有在下潛過程中短暫可見。背鰭的形狀因個體而不同;有些僅有一個剛好可見的隆起,而其他的鰭則非常醒目,為鐮型。背鰭大概位於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三處。當要浮出水面呼吸時,藍鯨將肩部和氣孔區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鯨類(如鰭鯨和鯧鯨)要大得多。這經常可作為識別海洋物種的有用線索。當呼吸時,如果風平浪靜,藍鯨噴出的一道壯觀的垂直水柱(可達12米,一般為9米)在幾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藍鯨的肺容量為5000升。

藍鯨的鰭肢長3-4米。上方為灰色,窄邊白色。下方全白。頭部和尾鰭一般為灰色。但是背部,有時還有鰭肢通常是雜色的。雜色的程度因個體而有明顯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則是深藍,灰色和深藍色相當程度的混合在一起(grey-blue)。

藍鯨和其他鯨交互時衝刺速度可達50km/h(30mph),但通常的游速為20km/h(12mph)。當進食時,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藍鯨當下潛時會抬起他們的尾鰭,其他的大部分藍鯨則不會。

生活習性

藍鯨以浮游生物為食,主食磷蝦(krill)。一頭藍鯨每天消耗2~4t食物。攝食時游速2~6km/h,洄游中5~33km,被迫逐時最大20~48km。一般進行10~20次小潛水後接一次深潛水,淺潛水間隔12~20秒,深潛水可持續10~30分鐘。噴出霧柱狹而直,高6~12m。藍鯨大約10歲性成熟,北藍鯨於秋末冬初產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個月,仔鯨長6~7m,重約6噸。哺乳期半年,斷奶時長可達16m。對最高年齡的估計從30年到80~90年不等。鯨會通過叫來求偶.

繁殖情況

藍鯨在冬季繁殖。母鯨懷胎一年後才生小鯨。剛產下的幼鯨體長就有7.5米左右,重約6噸,經過24小時的喂奶,它的體重就能增加100公斤左右,平均每分鐘增加約75克。幼鯨經過7個月的哺乳後,體重可達到23噸左右,體長約16米,並開始學著張嘴吞食各種浮游生物。小藍鯨要5歲才算成年。

捕食

藍鯨只捕食磷蝦,藍鯨所吃的這類浮游生物因海洋區域不同而屬不同的物種。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蝦 Thysanoessa raschii Thysanoessa inermis和Thysanoessa longicaudata是藍鯨的主要食物。在北太平洋Euphausia pacficia Thysanoessa inermis Thysanoessa longipes Thysanoessa spinifera和Nyctiphanes symplex是主要食物;而在南極,南極磷蝦 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 和 Euphausia vallentni是藍鯨的主要食物。

藍鯨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蝦群,這意味著藍鯨白天需要在深水(超過100米)覓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覓食過程中藍鯨的潛水時間為一般為10分鐘。潛水20分鐘並不稀奇,最長的潛水時間記錄是36分鐘(西爾斯1998年)。藍鯨捕食的過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蝦,同時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後擠壓腹腔和舌頭,將海水經鯨鬚板擠出。當口中海水排出干淨後,藍鯨吞下剩下的不能穿過鯨鬚板的磷蝦。

生命周期

藍鯨在秋後開始交配,一直持續到冬末。我們對交配行為和繁殖地還一無所知。雌性2-3年產一次崽,經過 10-12個月妊娠期後一般在冬初產崽。幼鯨重約2噸半,長約7米。約6個月後幼鯨斷奶,此時幼鯨的長度已經翻了一倍。藍鯨一般8-10歲性成熟,此時雄鯨長度至少20米(南半球更長)。雌性相對體型更大,約5歲性成熟,此時長約21米。

科學家估計藍鯨的壽命至少到80歲;但是由於個體記錄無法回溯到捕鯨時代,所以要確定鯨的確切壽命還要經過很多年。單一個體最長記錄的研究是34年,在東北太平洋(西爾斯1998年報告)。藍鯨的天敵是逆戟鯨。Calambokidis等人(1990年)調查發現25%的成年藍鯨都有逆戟鯨攻擊留下的傷痕。但是攻擊造成的死亡率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數據。

藍鯨擱淺並不多見,由於其特殊的群體結構,因此從來沒聽過藍鯨群體擱淺。但是當擱淺確實發生時,會倍受關注。1920年一頭藍鯨在蘇格蘭外赫布裡底群島路易斯島海灘擱淺,它的頭部被捕鯨人射中,但魚叉沒有爆炸。和其他動物一樣,藍鯨本能地不惜一切代價堅持呼吸,擱淺可以讓它不至於膩死,路易斯島上兩根立在大道邊的鯨骨頭吸引了大量游客。

發聲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聲的動物。卡明斯和湯普森(1971年)及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表示,通過距離藍鯨 1米參考壓力一毫帕的測量,估算藍鯨的聲音在源頭處可以達到155-188分貝。即使考慮到水和空氣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標准參考壓力,空氣中的等價聲音範圍仍有89-122分貝。作為比較,風鑽的聲音大約100分貝。但人類可能無法體會到藍鯨是聲音最大的動物。所有的藍鯨種群發聲的基頻在10-40赫茲,而人類能夠察覺的最低頻率是20赫茲。藍鯨的聲音持續時間為10-30秒鐘。有記錄斯裡蘭卡海岸外藍鯨的聲音重復唱4個音符的“歌”,每次持續兩分鐘,使人想起駝背鯨之歌。研究者認為,因為這種現像沒在其它種群中看到,它可能為B. m. brevicauda(侏儒)亞種獨有。

科學家並不知道藍鯨為什麼要發聲,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提出了下面幾個原因:
1.保持個體間的距離
2.同類和個體識別
3.環境信息傳遞(例如覓食,警告,求偶)
4.保持群體聯系 (例如雌性和雄性間的交流)
5.地貌特征定位
6.食物定位
(從2002年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生物意見書論文改編)

種群和捕鯨

藍鯨不易捕殺和保存。藍鯨的速度和力量意味著它們通常不是早期捕鯨人的目標,他們選擇捕殺抹香鯨和露脊鯨。當這兩種鯨數量減少後,捕鯨人選擇捕殺鬚鯨的數量增加,包括藍鯨。1864年,挪威人斯文德·福因用專門設計捕捉大型鯨魚的魚叉裝配了他的輪船。雖然最初很麻煩,但這種方法很快流行起來,19世紀末,北大西洋的藍鯨數量開始減少。

藍鯨的捕殺量在世界範圍內快速增長,到1925年,美國,英國和日本跟隨挪威,加入了捕殺藍鯨的行列,他們用“捕鯨船”捕殺後將藍鯨升到巨大的“工廠船”進行處理。1930年,41艘船共宰殺了28325頭藍鯨.二戰末期,藍鯨種群已接近滅亡,1946年首次引入了國際鯨魚交易配額限制。這些配額是無效的,因為約定並沒有考慮到不同物種的區別。數量稀有的物種可以和數量較多的品種進行相等程度的捕殺。到1960年代,國際捕鯨委員會開始禁止捕殺藍鯨,此時已有350000頭藍鯨被殺,全世界的種群數量已經減少到不到100年前的1%。

分布

世界性分布,以南極海域效量為最多,主要是水溫5~20℃的溫帶和寒帶冷水域,有少數鯨曾來游於黃海和台灣海域。藍鯨是最重要經濟種之一,脂肪量多。國際上規定用藍鯨產油量作換算單位,即1藍鯨=2長鬚鯨=2.5座頭鯨=6大鬚鯨。從現代捕鯨開始的年代起,就對藍鯨競相濫捕,在高峰期的1930~31年度,全世界一年就捕殺藍鯨近3萬頭。196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宣布藍鯨為禁捕的保護對像。未開發前藍鯨至少有20多萬頭,現在估計最多有13000頭。根據國際捕鯨委員會1989年發表的統計報告說,藍鯨現在只有200~453頭幸存者。這是根據在南半球經過8年的調查得出的,已經瀕臨滅絕。

禁止捕鯨以來,全球藍鯨的數量基本保持不變,大概3000-4000頭。從受脅物種紅色列表創立開始,藍鯨就已經被列為紅色列表上的瀕危物種。位於太平洋東北部的藍鯨種群是最大的,由大約2000個體組成,集中在阿拉斯加到哥斯達黎加之間,但在夏季常見於加利福尼亞。這個種群是長期以後藍鯨數量回升的希望。有些時候他們會漂泊到太平洋西北部;曾有記載出現在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北端之間。

南大洋藍鯨種群的數量在750-1200頭之間,該種群遷移的方式還沒良好理解。它們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區別於斯裡蘭卡東北沿海時常出現不確定數目的種群。南大洋種群的一部分藍鯨接近南太平洋的東海岸。在智利,人們發現了藍鯨聚集於智魯島沿岸覓食,因此智利鯨類保護中心,在智利海軍的支持下,對其進行廣泛的研究和保護。

在北大西洋生活著兩個藍鯨種群。第一個位於格陵蘭,紐芬蘭,新斯科舍和聖勞倫斯灣。估計有 500頭左右。第二個更靠東,春季出現在亞述爾群島,而七八月份則出現在冰島;據推測鯨群沿大西洋中脊在這兩個火山島之間活動。除了冰島,雖然及其少見,藍鯨還出現在更遠的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科學家不清楚這些藍鯨在哪裡過冬。整個北大西洋的種群數量在600-1500之間。

人類對藍鯨種群的恢復造成威脅,多氯聯二苯化學品會在藍鯨血液內聚集,導致藍鯨中毒和夭折,同時日益增加的海洋運輸造成的噪音(the noise pollution),掩蓋了藍鯨的聲音,導致藍鯨很難找到配偶。


萊利:藍鯨亦是世界上最大聲的動物,卡明斯和湯普森及理查德森等人表示,通過距離藍鯨1米參考壓力一毫帕的測量,估算藍鯨的聲音在源頭處可以達到155-188分貝 !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國家地理雜誌、沸波網、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為什麼乾電池會漏水


大家使用乾電池電器時,相信最怕就是出現圖中的漏水畫面。說起來,明明是「乾」電池,為什麼還會有漏水的情況?如果是有水,那怎會叫「乾」電池呢?

原來所謂的「乾」是比較出來的說法,從前的電池是由裝滿電解液的玻璃容器和兩個電極組成。後來推出了以糊狀電解液為基礎的電池,才稱做「乾」電池。現在仍然有「液體」電池。一般是體積非常龐大的品種。如那些做為不間斷電源的大型固定型鉛酸蓄電池或與太陽能電池配套使用的鉛酸蓄電池。對於移動設備,有些使用的是全密封,免維護的鉛酸蓄電池,這類電池已經成功使用了許多年,其中的電解液硫酸是由矽凝膠固定或被玻璃纖維隔板吸附的。

電池發展史

電池的歷史可以追逐的兩千多年前的古伊拉克時代。是在首都巴格達發現的素燒的陶壺。它是一種使用銅和鐵的電池。考古者發現的物品被認為是至今發現的最早的電池證據。 而現代真正作為化學能的儲藏體,根據人們的需要可控制地放出電能的裝置,首先由亞歷山德羅·伏特發明,當時稱為Volta Pile(伏打電堆)。

電池容量

電池容量是指電池所能儲存的電荷量,電池荷的符號為Q,單位為庫倫(C),但日常生活中多以安培小時(Ah)為單位,由於日常生活使用的電池也有容量相對較少,所以也有用毫安培小時(mAh)單位,也即千分之一安培小時,例如手機所使用的電池通常以後者為標記。

決定電池容量的因素有: 電池的種類(也即製造電池的物質)—同一體積,不同種類的電池有不同的容量,例如鋰電池的容量較很多其他電池為高。 電池的體積—由於物質的化學能的能量密度是固定的,因為體積越大,總藏能量就越多,例如一枚AA電池的容量比AAA電池為大。 電池的溫度—一般情況下,溫度越低,電池的有效容量會減小,不同種類的電池減小的程度各有不同,所以在寒冷地區使用電池時需要特別留意。 放電速率—放電電流越大,同一電池的有效容量會越小,所以推同高耗電的電池時電池的容量會減少,例如一枚能點亮2W燈泡一小時的電池,推動4W燈泡時就不能有半小時,必定比半小時短些,短多少就視乎電池種類、溫度…等因素而定。

所以同一枚電池在不同環境下會有不同容量,所以一般電池所標示的容量只可作參考,實際使用仍會因環境及其他工作條件而有所變化。而標示容量一般都以室溫情況下作準。

容量、放電電流與C值[編輯]
要計算一電池的在某一放電流下能連續放電多久,方法是將容量除以電流:

當中,t(h)是放電時間(單位是小時)、Q(Ah)是電池容量(單位是安倍小時)、I(A)電電流(安培)。

而放電(或充電)電流也有用C值來表述,1個C的放電電流會剛好在一小時把電池完全放電,也就是1個C的電流是相對電池容量而定。例如一枚600mAh的電池,1個C的電流即是600mA,以這個電流放電會在一小時內用完電量。同樣地,對一枚2500mAh的電池,1C就是2500mA。又例如以0.5C對電池放電的話,不管電池容量多小,電池就會在2小時用完(1/0.5=2)。

用C作表述的特點在於在相同電池種類、操作環境下,不同容量的電池在同一C值放電率下,理論上都應該有相約放電時間。所以當要比較不同電池性能時,會選擇同一C值的放電或充電速率作比較。電池生產商在電池的規格上也多以C值表述放電電流及充電電流的速率。


萊利:乾電池防漏水大法:閒置時將其從電器取出,然後放在陰涼處!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蕃薯藤、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復活節日子計算法


快到復活節了,在香港復活節會有三天假期,包括「耶穌受難節、耶穌受難節翌日、復活節」。因為跟香港農曆新年假期天數是一樣,但香港人農曆新年一般都會選擇在香港或出外探親。所以要去旅行的話,多數是選在復活節。

復活節是紀念耶穌為世人釘十字架受難,三天後復活的日子,相信大家知道。但大家有沒有發現,每年的復活節日期差異可以很大,由3月去到4月都有機會是復活節?其實這是因為復活節計算方法有很多種,而香港跟隨的西羅馬教會傳統計算法,需要計算陽曆及陰曆,所以每年復活節日期都有差異!

復活節傳統計算法

復活節的計算方式分為西羅馬教會的傳統和希臘東正教會的傳統。前者是西羅馬教會為要破除迷信,在主後325年尼西亞會議上通過以紀念基督復活的「復活節」(Easter),取代那慶祝Eostre女神的春節,並訂於每年的春分或春分後第一個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的傳統。後者是希臘東正教會採納來自猶太人的逾越節(Pascha)傳統,那是猶太人在猶太曆正月十四日晚上慶祝的節日,以紀念耶和華領他們祖先離開埃及為奴之家時讓他們避過殺長子的災禍。現時歐美和香港都跟隨西羅馬教會的傳統,採用那綜合陽曆和陰曆計算方式的復活節日作慶祝基督耶穌的復活,並以復活節前的星期五為耶穌受難節。每年復活節日期都不同,是因為復活節的計算要以陽曆的「春分」日(一般是陽曆3月21日)為起點,再參看陰曆的「月圓」日(一般是陰曆的15日)而決定。

春分與月圓

陽曆的一年是根據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的365日約數而定(每4年要有1閏年,在2月加上第29日以補回約數的差別)。由於地球的自轉軸和環繞太陽的公轉軸是有傾斜的,所以當地球環繞太陽公轉時,地球面向太陽的角度每天不同,因而每天白晝的長度和黑夜的長度也有差別。每年4月至9月的北半球,會「日長夜短」;而10月至翌年的3月卻「日短夜長」。在這變化過程裡,日照時間最長的那一天稱為「夏至」(通常是6月21日),而日照時間最短的那一天稱為「冬至」(通常是12月22日)。在這兩個轉換之間,每年有兩天的白晝和黑夜的長度剛好相等,天文學稱為「春分」(約於3月21日)和「秋分」(約於9月23日)。

由於當年教會決定以復活節取代那迷信Eostre女神於「春分」舉行的春節,所以復活節的舉行便以每年的3月21日為第一個基準日。又因為耶穌受難釘十字架是在猶太人的逾越節日發生的,而逾越節是在猶太曆(陰曆)正月十四日黃昏開始舉行,極接近月圓日,而耶穌的復活是在其後的星期日,所以早年教會便把復活節定於春分後首個月圓日後的首個星期日舉行。這樣,如果某年的3月21日剛是月圓日,又是星期六,復活節便會在3月22日舉行了。但如果月圓日是在春分的前一天(3月20日)的話,30日後才再有月圓(4月19日),如剛巧當年4月19日又是星期日,復活節便要在4月26日舉行了。因此,每年的復活節便會在介乎3月22日至4月26日之間舉行。


復活節計算(學術篇)

一. 高斯演算法

這個方法由以數學家高斯命名。

用Y表示年份,mod運算指整數除法的餘數。

東正教會所用的儒略曆取M=15,N=6,西方教會所用的公曆的取法參見下列資料:


 年份      M   N
1583-1699  22   2
1700-1799  23   3
1800-1899  23   4
1900-2099  24   5
2100-2199  24   6
2200-2299  25   0

a = Y mod 19
b = Y mod 4
c = Y mod 7
d = (19a + M) mod 30
e = (2b + 4c + 6d + N) mod 7
若d+e < 10則復活節在3月(d+e+22)日,反則在4月(d+e-9)日,除了兩個特殊情況:

若公式算出的日期是4月26日,復活節在4月19日;
若公式算出的日期是4月25日,同時d=28、e=6和a>10,復活節應在4月18日。


二. Meeus/Jones/Butcher演算法(公曆)

Jean Meeus在他的書《天文演算法》(Astronomical Algorithms,1991年)記載了這個計算公曆中的復活節日期的方法,並指這個方法是來自Spencer Jones的書《一般天文學》(General Astronomy,1922年)和《英國天文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Brithish Astronomical Association,1977年),後者指方法是來自Butcher's Ecclesiastical Calendar(1876年)。

這個方法的優點是不用任何錶也沒有例外的情況。注意這裡用的是整數除法,7/2=3非3.5。

a = Y mod 19
b = Y / 100
c = Y mod 100
d = b / 4
e = b mod 4
f = (b + 8) / 25
g = (b - f + 1) / 3
h = (19 * a + b - d - g + 15) mod 30
i = c / 4
k = c mod 4
L = (32 + 2 * e + 2 * i - h - k) mod 7
m = (a + 11 * h + 22 * L) / 451
month = (h + L - 7 * m + 114) / 31
day = ((h + L - 7 * m + 114) mod 31) + 1

以2000年去計算得出來的結果,復活節是在2000年4月23日


三. Meeus演算法(儒略曆)

在《天文演算法》,使用了以下公式計算儒略曆中的復活節日期:(注意這裡用的是整數除法,7/2=3非3.5。)

a = Y mod 4
b = Y mod 7
c = Y mod 19
d = (19*c + 15) mod 30
e = (2*a + 4*b - d + 34) mod 7
月 = (d+e+114) / 31
日 = ((d+e+114) mod 31) + 1


萊利:復活節的計算方法眾多,而香港跟隨的西羅馬教會傳統計算法,需要計算陽曆及陰曆,所以每年復活節日期都有差異!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EZONE、設計素材網、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