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端午節原本不是紀念屈原


端午節快到了,又是吃粽子及划龍舟的時間。相信大家和我一樣,認知中的端午節是紀念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之死的日子。但大家有否覺得「端午」這個名字,跟屈原之死有點不撘?要是紀念人的話為什麼不叫「屈原節」這類的?沒錯,因為原來的端午節並不是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的真正起源:

端午節的「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此日子源於對惡日(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也是祭龍的節日,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雖然中國的端午節常視為紀念屈原與伍子胥的節日,但不少習俗在之前已經流傳,而且不少學者如「聞一多」考證在屈原投江之前,吳越一帶已有端午節存在。

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見聞一多《神話與詩》的《端午考》),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相傳古代中國南方吳越人(今江浙一帶)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或裝在竹筒中(即現在的粽子),投到江裏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屈原死後的習俗改變:

屈原以身殉國,感動楚國人民。為表對他的思念,當時民間流傳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都和屈原有關。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打撈屈原的屍體,或以鼓聲嚇走吃屈原遺體的魚。充份反映了人們對屈原的熱愛,也說明了屈原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據說屈原死後,人們投祭屈原的食品,都被蛟龍搶走了。而蛟龍卻忌憚楝樹葉和五色絲線,所以人們就把米包成粽子來祭祀屈原;另則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餵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吃,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


萊利:划龍舟也不是源於屈原的死,只是剛好造就了餵魚以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吃的習俗。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本地寶、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