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雲、雨、雪、雹、霧、露、霜


正所謂天有不測之風雲,香港於2014年3月31日出現200年一遇的強大對流效應,多處地方出現冰雹雨。多個商場、鐵路站被破壞,出現漏水及淹水問題。不少香港市民都嘖嘖稱奇,爭相在交友網站中發佈最新消息。

其實香港下冰雹雨並不罕見,特別是春末夏初時間,每幾年就會出現一兩次。這次破壞力強大的原因,主要是強大的對流效應,導致大量雨水夾雜冰雹同時落下,令到整體破壞力加大。除了冰雹外,大自然常見跟水有關的現象,還有「雲、雨、雪、霧、露、霜」,今天就來個「懶人包」簡單說一下它們的成因。如果想詳細了解,可以請教Google大神。

雲 

雲是地球上龐大的水循環的有形的結果。太陽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氣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塵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陽光散射到各個方向,這就產生了雲的外觀。因為雲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電磁波,所以雲的顏色成灰度色,雲層比較薄時成白色,但是當它們變得太厚或濃密而使得陽光不能通過的話,它們可以看起來是灰色或黑色的。

雨 

當雲中的水蒸氣再遇到冷空氣,小水珠逐漸增大成為大水珠,白雲變成黑雲。當大水珠越來越重,克服上升氣流的支援,下落到地面,這就是雨。

雪 

在冬天,高空更寒冷,水蒸氣被急劇冷卻而降溫,直接凝結為六角形的小冰晶――雪花。但多數的雪花在落下地面的途中融化成雨,只有當地面附近的空氣夠冷,才能讓雪花落到地面成雪。

雹 

雹,或冰雹。冰雹是在對流雲中形成,當水氣隨氣流上升遇冷會凝結成小水滴,若隨著高度增加溫度繼續降低,達到攝氏零度以下時,水滴就凝結成冰粒,在它上升運動過程中,並會吸附其周圍小冰粒或水滴而長大,直到其重量無法為上升氣流所承載時即往下降,當其降落至較高溫度區時,其表面會融解成水,同時亦會吸附周圍之小水滴,此時若又遇強大之上升氣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則又凝結成冰,如此反覆進行如滾雪球般其體積越來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於空氣之浮力,即往下降落,若達地面時未融解成水仍呈固態冰粒者稱為冰雹,如融解成水就是我們平常所見的雨。


輻射霧︰在日落後地面的熱氣幅射至天空裡,冷卻後的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氣。而潮濕的空氣便會因此降至露點以下,並形成無數懸浮於空氣裡的小水點,這便是輻射霧。它主要在秋天或冬天的清晨,天晴且風弱時出現,在日出後不久或風速加快後便會自然消散。 

平流霧︰當暖濕空氣平流到冰涼的地面上,較下方的空氣會冷卻而生成霧。這種現象通常在冬天發生,持續較長時間,有時甚至可達數百米厚度。

露 

露水,是稀薄的小水滴,出現於早晨或夜晚中。當物體的表面溫度比周圍冷時,氣化的水份會液化成液態,凝聚在物體表面,形成露水。


霜是水氣(也就是氣態的水)在溫度很低時,凝固在固體表面的一種現象,跟雪很類似。嚴寒的冬天清晨,戶外植物上通常會結霜,這是因為夜間植物散熱的慢、地表的溫度又特別低、水氣散發不快,還聚集在植物表面時就結凍了,因此形成霜。科學上,霜是由冰晶組成,和露的出現過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到達100%時,水分從空氣中析出的現象,它們的差別只在於露點(水氣凝結成露的溫度)高於冰點,而霜點(水氣凝固成霜的溫度)低於冰點,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溫度低於攝氏零度時,才會結霜。


萊利:小弟昨天被雹跟雨「合擊」,先來冰雹阻塞水管口,然後雨水大軍湧進房間...

資料來源:

香港天文台、維基百科、互動百科、新派微博、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海狗是海獅的一種


考考大家,試試分辨出「海狗、海豹、海獅、海牛、海象」。也許當中海牛跟海象是最容易分辨的,就海象有象牙而海牛沒。而海豹也不難辨認,因為牠們樣子像貓,而且沒有外耳。那麼海狗跟海獅要怎樣辨認呢?牠們不論叫聲、飲食習性、外型及身體結構...等等都極為相近。等等,先不說辨認的問題,這兩種差不多一樣的動物是甚麼回事?

海狗是海獅的一種

對,海狗跟海獅極之相似的原因,是因為海狗是海獅科動物。海狗是生活在海洋裏四腳哺乳動物,因其體型有點像狗,因此得名海狗。海狗與海獅親緣關系極近,都屬于海獅科大家族。海獅科包括5種海獅和8至9種海狗,二者外形大體相似,海獅通常體型略大,而海狗毛皮質量極好,所以海狗又稱「毛皮海獅」或者「毛皮海豹」。

海獅科

海獅科(拉丁語學名:Otariidae)是食肉目動物中的一個科,是長有外耳的鰭足動物,總共有14種。海獅科包括體形比較大的鰭足動物,如在世界各大洋多岩礁的海岸組成很大群的海狗和海獅。與海豹科的動物相比海獅科的動物還保留著比較好的、適應陸上生活的特徵。

現在對海獅科是一個自然的、親屬性的類別已經沒有任何疑義,所有海獅科的動物均來源於同一祖先。今天這個科被分為七個屬。不官方地前兩個屬被統稱為海狗,而後五個屬則被統稱為海獅。

北海狗屬(Callorhinus)
●北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
南海狗屬(Arctocephalus)
●加拉巴哥海狗(Arctocephalus townsendi)
●璜費南德茲島海狗(Arctocephalus philippii)
●加拉巴哥海狗(Arctocephalus galapagoensis)
●南美海狗(Arctocephalus australis)
●亞南極海狗(Arctocephalus tropicalis)
●南極海狗(Arctocephalus gazella)
●紐西蘭海狗(Arctocephalus forsteri)
●南非海狗(Arctocephalus pusillus)
北海獅屬(Eumetopias)
●北海獅(Eumetopias jubatus)
南美海獅屬(Otaria)
●南美海獅(Otaria flavescens)
加州海獅屬(Zalophus)
●加州海獅(Zalophus californianus)
澳洲海獅屬(Neophoca)
●澳洲海獅(Neophoca cinerea)
紐西蘭海獅屬(Phocarctos)
●紐西蘭海獅(Phocarctos hookeri)

關於海狗

海狗的身體呈紡錘型,頭圓嘴短,有小耳殼,眼睛較大。海溝的四肢因長期生活在水裏,變成了鳍狀,適合于遊泳。海狗的遊泳技術非常高,時速可達30千米左右,潛水本領更高,可潛入100多米的深水處。海狗在遊泳時,後肢在水中方向朝後,起舵的作用;上岸後則可當向前方,利用四肢緩慢地爬行,顯示得笨拙可笑。

海狗雄雌個體的懸殊很大:雄海狗身軀龐大,體長在2.5米以上,體重300多幹克;雌海狗身體小得多,體長不超過1.5米,體重爲40-60幹克,真可謂是“大丈夫”、“小娘子”。海狗喜歡吃烏賊,也吃各種魚類,其食量很大,一天要吃20多千克。海狗白天下海捕食,夜晚在岸上睡覺。它的聽覺和視覺很靈敏,在明亮清澈的水中能識到物體;在夜晚或混濁的水中,又能施展聲納回聲定價的本領。

海狗喜歡群居,全世界大部分的海狗生活在美國阿拉斯加附近的普裏比洛夫群島,因此這個群島又有“海狗島”之稱。此外,在靠近堪察加半島的科曼多爾群島。幹島群島和薩哈林島附近的小島上,也有一些海狗群居。海狗有回遊習性,冬春季節,北太平洋各島上的海狗群就紛紛離島向南方回遊,遍布整個北太平洋海上,有的遠遊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沿岸,有的遠遊到日本中部水域。一到夏季,散居各方的海狗又陸陸續續回遊到北方故鄉進行繁殖。

海狗是按年齡和性別分批抵達誕生地的。首批到達的是10-15歲的壯年雄海狗,它們一只只剽悍骁勇,一上海灘,便紛紛把占地盤。爲了爭領土,常常大打出手,各霸一方,不讓其他雄海狗進入,耐心以地等待衆多的雌海狗到來。雌海狗作爲第二批是在雄海狗取得領土之後的一個多月,才成群結隊地刪刪趕到,准備”成親”。雄海狗們在海灘上一邊熱烈歡迎,一邊又虎視耽耽。這時的場面熱鬧非凡,衆多的雄海狗拼命地搶“新娘”,誰搶的”新娘”越多,就說明誰的本領越大、越威武。一只雄海狗可以搶到15-50只雌海狗,最多的可擁有100多只,真可謂“妻妾成群”。

雌海狗作爲雄海狗的妻妾,並不馬上歡度蜜月,而是把去年懷孕的仔獸産下來,生仔後一星期,才與雄海狗交配,再度受孕。

第3批到達的海狗是“童男童女”,它們均被驅在島上的“光棍”區,過著旁觀者的生活。雄海狗們在奪地盤爭配偶中是是異常勇猛的,但對“妻妾”又非常關心。當“妻妾”産下小海狗以後,雄海狗寸步不離地盡力保護妻妾、子女。

海狗妊娠期爲11個半日至12個月,每胎産一仔。剛生下的小海狗重約5-6千克,弱小無力,不會遊泳。雌海狗每隔3-7天從海裏取食回來喂幼仔一次,這樣過了3個月後,小海狗就能單獨下海謀生了。雄海狗可活到25歲,雌性較短。


萊利:海獅科包括5種海獅和8至9種海狗。沒錯,海獅科海獅種比海狗種少,換句話說亞種比原屬種多!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互動百科、王朝網絡、瘋狂島、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糞便的藥用價值


早前有惡搞消息傳出,人的鼻屎能治病,還認真的寫出其功效。雖然不少生物的糞便是有藥用價值的,但鼻屎成份大多是空氣中的「灰塵」,而說實在鼻屎的產生原理也跟糞便不太一樣,所以這說法很快被否定。

說起來,人類對糞便可說是又愛又恨,恨的地方當然是因為其氣味偏臭以及衛生問題;而愛的地方是,人類常常將不同生物的糞便用於藥療甚至飲用(貓屎咖啡、象屎咖啡)。

糞便的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中動物糞便藥共有51種之多,涉及禽、獸、人部三部包括人在內的32種動物。如蠶糞可以入中藥,主治眼疾。其他如五靈脂、夜明砂、油蟲珠等,皆為糞便入藥的例子。中藥人中黃的製作過程也需要糞便:「在竹筒中塞入甘草末,兩端用竹、木封固,冬季投入人糞缸中,立春時取出,懸當風處陰乾,破竹取甘草末,晒乾。」

《全州志》記載有一種名為「斷腸草」(又名胡蔓藤)的劇毒植物,其中一種解藥就是「以狗屎調水灌治」。

《資治通鑑》的「黃龍湯」是南北朝北齊時代中醫郎中給和士開看病開藥方子,就是以糞便釀成的藥引。另外在診斷方面,糞便顏色、清稀或堅硬,都可以顯示人的身體狀況。春秋戰國時期,勾踐親嚐夫差的糞便,唐代郭霸也是親嚐魏元忠的糞便[2],南齊朝的庾黔婁為其父嚐糞而得孝名的,成為二十四孝之一。

於古印度及埃及,鱷魚、大象等的糞便被認為具避孕作用。

據有關報導,近年來,荷蘭和美國一些醫院的醫生通過糞便移植,成功治癒了艱難梭菌嚴重感染的患者。


常見的藥用糞便

1. 人中黃

人中黃是人糞便的加工品,取甘草粉末置於竹筒內,於人糞坑中浸漬而製成。治療傷寒熱病、大熱煩渴、熱毒斑疹、丹毒有較好療效。

2. 五靈脂  

為鼯鼠科動物复齒鼯鼠的糞便,是一味常用中藥。有活血化瘀止痛功用。

3. 蠶沙 

為蠶的糞便,裡面還有蠶吃剩的桑葉碎片。蠶沙多做枕頭使用,有明目、養目、養腦、治痛的作用。 

4. 夜明砂

為蝙蝠科多種蝙蝠的糞便。有養肝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陰虧損之視力模糊、夜盲症。

5. 白丁香 

為麻雀的糞便,有化積、清翳、治疝瘕、癥癖、目翳、胬肉、齲齒等效用。

6. 龍涎香 

為抹香鯨肚子裡未消化的食物殘渣,被其膽囊分泌大量膽固醇包裹,然後排出體外。剛誕生的龍涎香味道極臭,經過海水浸泡和陽光照射後,慢慢變香。龍涎香在神經系統、心髒病方面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是咳喘和心絞痛的特效藥。同時,也是高級香水的配料。

7. 望月砂 

為野兔的糞便,有明目、殺蟲解毒的作用。用於目障生翳、疳疾、痔瘡等。


萊利:雖然部份生物糞便是有藥用價值,但早前傳出人的鼻屎可以治病是毫無根據,除非你覺得「灰塵」也可以治病...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互動百科、健康醫療網、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香港旺角英文名由來


香港的朋友,不知道大家乘港鐵到旺角站時,有沒有覺得旺角的英文名"Mong Kok"有點怪怪的?明明中文讀音是"旺",為什麼英文讀音卻不是"W"字開頭?該不會有人一開始串錯字吧...

其實旺角英文名叫"Mong Kok",是由於旺角古時原名是"芒角"。得名"芒角"是因為從前此地芒草叢生,而地形像一隻牛角伸入海,故稱為芒角咀,而附近的村落便得名芒角村。

旺角在古時已經很"旺"!

旺角曾經發掘出大量東漢、晉朝和唐朝陶器和製陶工具,顯示早於東漢時期,旺角一帶已有人居住。今日繁忙的彌敦道,原海岸邊,前人就地取材燒貝殼造灰窰。

根據1819年的《新安縣志》,芒角村以客家村民為主,約有200名居民。芒角村位於今日的弼街與通菜街、西洋菜街、花園街一帶附近,村民以種菜(以西洋菜及通菜為主)、種花、養豬和養雞維生。1860年起,芒角隨著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村民紛紛把所種的花朵、蔬菜和所養的禽畜運往香港島出售。當時,他們多乘坐蜑民的船隻渡海,由於蜑民呼「芒」為「望」,因此英國人依照蜑民的口音,把芒角叫作"Mong Kok"。

至1909年,香港政府開始在旺角海邊附近填海及興建避風塘,該處開始出現碼頭和道路。而當時的積水菜田因滋生蚊蟲而被填平,當地開始發展出洗衣及染布等輕工業。至1918年,人口增至5,000。但截至1920年,城市規劃遠比油麻地落後,1926年,曾經有芒角村。

1930年代,芒角正式改稱為旺角,取其興旺之意。不過旺角的英文譯名 Mong Kok 沒有改變,至今仍有水上人口語上叫旺角為望角。當時的旺角是個工業區,製煙廠、棉織廠及五金廠林立。1932年,因為地租便宜,八珍甜醋在旺角開辦。隨著地點漸漸繁榮,在1950年代起,該區逐漸轉型為商住區。

旺角彌敦道以西都是填海得來的土地。現在的新填地街在1950年代前是海邊。時至今日,旺角已成為了一個極為繁盛的購物區和住宅區,同樣亦為九龍西直通新界各區的最大樞紐。


萊利:旺角以前是靠近海邊的,大家可想而知,旺角至尖沙咀一帶的填海程度是多驚人!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Taroro 四圍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世界通用語「喵」比英文更好用


大家有沒有想過,有哪些語言或語句,是所有國家的人都聽得懂呢?可能你會回答是英文的「HI」,不過這點不完全正確。沒錯,英文在大部份先進國家都是通用語,可是仍有不少國家的人民極少有機會接觸及學會英文,特別是一些落後國家。那究竟甚麼語言或語句最廣為人類通用的呢?

真正世界通用語─「喵」比英文好用

美國一名插畫家查普曼(James Chapman)於2013年發佈的一張作品,圖中統整了各國對於貓、狗、鳥、鴨子、青蛙、獅子的叫聲,所使用的狀聲詞,發現有些動物叫聲通用於全世界。

其中像是貓叫聲,不管是瑞典語、俄語、英語和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文、越南語、中文,對貓叫聲所使用的狀聲詞皆與中文的「喵」相似,差異性最小。

而差異最大的則是狗叫聲共有14種,例如英語稱作「WOOF」、俄語則是「GAV」、法語「WAOUH」、義大利語為「BAU」、西班牙文「GUAU」以及日語的「WAN」等。此外,全球鳥叫聲共有9種狀聲詞、鴨子則有7種。


萊利:所以大家在外國,只要「喵」一聲,大家都會知道你想說的是「貓」。

資料來源:

今日新聞、James Chapm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電影何時發明


電影究竟發明於何時?有許多說法。有的把形像化的表現也算作是電影的起源,從中國的燈影戲、皮影戲到幻燈。有的甚至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把我國哲學家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經》中提出的“光至景亡”等光學論斷以及光影的生成、關系、物像的反映原理等都看作是電影發明的先導。這些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到了19世紀初,隨著攝影技術、縮短曝光、膠片、連續攝影等一系列技術的發明,電影就越來越來接近誕生。許多人開始進行電影放映的試驗,有英國人、俄國人、美國人,有的在實驗室,有的未作公開放映。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Roundhay Garden Scene》 

各界對世界上第一部電影存在很多爭議。據IMDB上的權威論證,英國的Louis Le Prince是真正的世界電影之父,他在1888年就成功在銀幕上放出了世界上第一部電影《Roundhay Garden Scene》,片長「2秒鐘」!

不過不少學者都認為Louis Le Prince的成就不能和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發明“活動電影機”的成就所比擬。所以,目前國際電影界根據法國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1895年12月28日這天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印度沙龍”內用“活動電影機”將自己拍攝的膠片放映至銀幕上這一史實,一致公認將1895年12月28日作為世界電影的發明日。也就是說:活動影像的攝取和放映在技術上最終成為可能。電影算是正式誕生了。

那天放映了《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水澆園丁》、《牆》等幾部短片,引起了人們極大興趣。實際上,從19世紀初開始,電影的發明就進入了探索和實驗階段。1825年,英國人費東和派裡斯博士發明了“幻盤”,1832年,比利時的約瑟夫和奧地利的斯丹普弗爾同時發明了“詭盤”,1834年,英國人霍爾納發明了“走馬盤”。這些東西類似我國傳統的“走馬燈”,會轉動。利用人眼的“視覺暫留”原理,使轉動著的單個圖像變成了連續的動態圖像。

接著,1839年攝影技術發明,1840年又發明了縮短曝光的技術,攝影技術有了突破。到了1877年,法國人雷諾制造了“活動視鏡”,進而在1888年創造了他的“光學影戲機”,類似現代的動畫片技術。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發明了“攝影槍”後,解決了連續攝影的問題,近代電影在這時也正式開始。


電影就是這樣誕生

盧米埃爾兄弟原本是攝影師。他們將愛迪生的發明、其他人的成果以及自己的“連續攝影機”進行綜合研究後,於1894年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較完善的電影放映機——活動電影視鏡,終於把影像投到了銀幕上,使廣大的觀眾能夠共同欣賞這一新生的藝術。第二年,他們取得了拍攝和放映電影的專利,成為真正電影的發明人和創始人。 

1895年12月28日是人類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天。這一天,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盧米埃爾兄弟公開售票放映了自己制作的影片。 

首先放映的是《工廠大門》。內容是:清晨,工廠的大門慢慢地推開了,女工們穿著不同花紋的衣裙,軟邊的帽子上插著千姿百態的羽毛。三五成群說說笑笑地進入大門;男工們穿著敞懷的茄克衫,推著自行車,也漫不經心地走進工廠…… 

其次放映的是《火車到站》,影片的開頭出現一個車站遠景,一個搬運工推行李。接著從地平線出現一個黑點,逐漸增大,是一列火車開來,火車頭占滿了整個銀幕。此時人們驚叫著從座位上站起來,落荒而逃。這意味著,觀眾的眼睛和攝影機的鏡頭已融為一體,攝影機成為故事中的一個角色。 

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內有使35毫米片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器的轉動機構。它備有一個攝影鏡頭,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畫面靜止時,遮光器開啟,膠片曝光,遮光器關閉時,膠片向前運動,這樣便得到了負片。然後取下鏡頭,將負片裝到機器上,與另一條未曝光膠片貼在一起,在光源照射下運行,曝光後得到正片。電影機還配有放映鏡頭,裝上膠片後,使機器置於燈泡的照射下,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攝影機變為放映機 


萊利:現在Youtube上的"2秒電影",像在向電影的起源致敬!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互動百科、新浪、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飛行馬拉松高手─北極燕鷗


曾經有航空公司研究過,開發北極去南極的航班。可惜由於需時太長,而且風險太高,所以計劃最終擱置。不過其實這種兩極穿梭的夢想,對於每年都要於南北極遷徙來回的「北極燕鷗」來說,只是小菜一碟。

北極燕鷗(學名:Sterna paradisaea)是屬於燕鷗科的一種海鳥。分佈於北極及附近地區,並於北極、歐洲、亞洲和北美洲靠近北極的地方進行繁殖。北極燕鷗是候鳥,每年經歷兩個夏季,從其北部的繁殖區南遷至南極洲附近的海洋,之後再北遷回繁殖區(約24,000英里),這是已知的動物中遷徙路線最長的。

北極燕鷗體型中等,一般長33到39公分,翼展76到85公分。其羽毛主要呈灰色與白色,喙和兩腳呈紅色,前額呈白色,頭頂和頸背呈黑色,腮幫子呈白色。其灰色翅膀為305毫米,肩羽帶棕色。上面的冀背呈灰色,帶白色羽緣,頸部呈純白色,其帶灰色羽瓣的叉狀尾部亦然。其後面的耳覆羽呈黑色。

北極燕鷗只會照料和保護小部分的幼鳥。成體會長期養牠們的幼鳥,並幫助牠們飛往南方過冬。北極燕鷗壽命很長,大部分可活上20年。牠們主要吃魚和水生的無脊椎動物。此物種數量很多,約為一百萬個個體。


分佈區域與遷徙

北極燕鷗的繁殖區遍及全球且非常接近極地;牠們暫時並未被發現有任何亞種。當北半球進入夏天時,牠們就在北美洲和歐亞大陸一帶較低溫的海岸地區出沒。當南半球進入夏天時,牠們就會飛往南極。北極燕鷗的分佈區域達10,000,000平方公里。

北極燕鷗以其遷徙聞名;牠們每年從北極的繁殖區飛往南極,然後再飛返北極。這麼一個來回各19,000公里的遷徙旅程 令這種鳥每年能看見兩個夏天及全球所有動物每年所見過最多的白晝。北極燕鷗平均一生飛行的路線等於地球往月球來回一次(約760,000公里)。


實例驗證

一個可以證明北極燕鷗非凡飛行能力的例子,就是1982年的事。1982年夏天,人們把一隻羽翼未豐的小北極燕鷗繫放於英國諾森伯蘭郡(Northumberland)法爾恩群島(Farne Islands),在那一年的10月,牠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被發現,證明牠這隻羽翼未豐的小北極燕鷗在短短的三個月中已橫越海洋,飛行了超於22,000公里。

另一例子是在1928年7月23日把一隻小北極燕鷗繫放於加拿大拉布拉多,並在四個月以後在南非被發現。


曾經陷絕種邊緣

北極燕鷗被一些國家視為受威脅及需要關注的物種。牠們亦是列在「非洲-歐亞大陸遷徙水鳥保護協定」(AEWA,Agreement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frican-Eurasian Migratory Waterbirds)中的物種之一。

在新英格蘭,北極燕鷗曾於19世紀末被大量獵殺來製女帽,幾乎滅絕。1950年開始,格陵蘭西部的北極燕鷗數量就一直在大幅度下跌,時至今天,一些獵殺行動仍在進行。在南部,北極燕鷗的數量亦不斷下降,而其主要原因是食物短缺。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認為北極燕鷗的數量從1988年開始已漸趨穩定,相信現時全球約有1,000,000隻北極燕鷗。


萊利:北極燕鷗也是全球所有動物中,每年看到最多白晝的動物!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馬吊絕非等於麻將


大家在看古裝電視劇及電影時,常常都會出現打麻將的情節,但內裡角色都會將其稱之為「打馬吊」。不過其實這是大家的誤解,因為馬吊跟麻將是兩種不同的遊戲。馬吊玩法類似現代「打天九」般以大擊小的遊戲;而麻將是鬥快湊成組合判斷輸羸的遊戲。

馬吊牌

馬吊又名「馬弔」,是一種紙製的牌,全副牌有40張,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4種花色。其中,萬貫、索子兩色是從一至九各一張;十萬貫是從20萬貫到90萬貫,乃至百萬貫、千萬貫、萬萬貫各一張;文錢是從一至九,乃至半文(又叫枝花)、沒文(又叫空湯)各一張。十萬貫、萬貫的牌面上畫有《水滸》好漢的人像,萬萬貫自然派給了宋江,意即非大盜不能大富。索子、文錢的牌面上畫索、錢圖形。

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張牌,剩餘八張放在桌子中間。四人輪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擊小。打馬吊牌有莊家、閒家之分。莊無定主,可輪流坐。因而三個閒家合力攻擊莊家,使之下莊。


正宗馬吊牌內容

馬吊牌是40張為一副,40張牌共分為四門,“十字門”,“萬字門”,“索字門”,“文錢門”。

這四十張牌分別是:

十字門共十一張,繪有水滸人物像。
尊萬萬貫——天魁星呼和義宋江
千萬—— 天傷星行者武松
百萬—— 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
九十——天敗星活閻羅阮小七
八十——天滿星美髯公朱仝
七十——地勇性病慰遲孫立
六十——天威星雙鞭呼延灼
五十——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四十—— 天殺星黑旋風李逵
三十—— 天暗星青面獸楊志
二十——地慧性一丈青扈三娘
萬字門共九張,也繪有水滸人物像
尊九萬貫——天遲星插翅虎雷橫
八萬— —天空星急先鋒索超
七萬——天猛星霹靂火秦明
六萬—— 天微星九紋龍史進
五萬—— 天壽星混江龍李俊
四萬——天貴星小旋風柴進
三萬—— 天勇星大刀關勝
二萬——天英星小李廣花榮
一萬—— 天巧星浪子燕青

索子門共9張,不繪人像,僅繪貫錢與形圖
尊九索——自下矗四貫,疊二貫而銳其一
八索——疊二而四之
七索——疊二者三而斜其一
六索——如六水雙繞
五索— —如艮卦形
四索——如雙珠環
三索——如品字形
二索——如折足
一索——如股釵

文錢門共十一張,除“尊空沒文”外,亦不畫人像而作象形之圖:
尊空沒文——原貌波斯進寶形,標曰“空一文”,其形全體,而矮足墨靴,或題為“矮腳虎”以空為尊,反之也。
半文錢——花實各半,或曰“一枝花”,或曰“?客”。
一錢——如太極,自一至九,以所貌大小不以次。
二錢——如腰鼓
三錢——如乾卦形
四錢——如連環
五錢——如五嶽真形
六錢——如坤卦形
七錢——如北斗形
八錢——如塊玉
九錢——如三疊峰。

以上40張牌,前三門大小各依其順序,數大則大,數小則小,但是第四門“文錢門”比較特別,即以小為大,數大為小。
這是標準的馬吊牌,一副40張,每種一張。


馬吊牌名字由來

關於馬吊牌名稱的來歷,有一種說法說,因為玩馬吊牌和籌碼(馬)有關,馬吊牌牌面又畫著錢,古時千文對稱為一吊,因此這種紙牌就叫“馬吊牌”。這種說法有點牽強附會,因為許多博戲都用籌碼,但並非以“馬”入博戲名稱,馬吊牌牌面畫著或寫著“文”,“貫”,“萬”,但又不叫“馬文牌”,或“馬貫牌”,或“馬萬牌”。

關於“馬吊牌”名稱的來歷,《葉子 ​​譜》作者潘之恆是這樣說的:“謂馬四足失一,則不可行,”因此叫“馬掉”。汪師韓認為“馬掉本名為馬掉腳,約言之曰馬掉,後又改為馬吊”。從馬吊牌的玩法來看,玩馬吊必須是四人,一人為主家,三人為散家,猶如馬吊起一足,故名馬吊,從中國古代博戲來看,許多博戲玩的人數並不限定,多個人少個人也能玩,而馬吊牌則必須四人才能玩,“失一則不可行”,缺少一人 ​​就不能玩,這也許是馬吊牌名稱來歷的正解。


萊利:以後看古裝電視劇及電影,將麻將說是馬吊時,又多一個吐槽點!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互動百科、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3月9日 星期日

史上最大連續板圖帝國─蒙古


看完《戰狼300第二集》,本想說說當時歐洲的歷史。後來想到會嚴重劇透之後,決定還是日後再分享。這次我們先說說「歷史最大連續板圖帝國─蒙古」!

蒙古帝國(1206~1259)

史上最大連續板圖帝國 橫跨歐亞大陸

面積高達3300萬平方公里,東至太平洋,北抵貝加爾湖,西達黑海沿岸,南至南海!

佔世界土地面積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

是20世紀時蘇聯的1.5倍,現今俄羅斯的1.9倍,含蓋了當時疆域內1億的人口!


蒙古帝國(1206-1259),正式國號為大蒙古國,是一個歷史上橫跨歐亞兩洲的帝國,也是連續性版圖最遼闊的國家。1259年蒙哥汗在位時期,達到鼎盛(面積仍有爭議)。蒙古帝國最大疆域的面積高達3300萬平方公里,東到太平洋,北抵貝加爾湖,西達黑海沿岸),南至南海。占了世界土地面積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為20世紀時蘇聯的1.5倍,現今俄羅斯的1.9倍,含蓋了當時疆域內1億的人口。

蒙古武力興盛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9-1221/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沙朝、亞美尼亞、喬治亞和亞塞拜然,並越過高加索山擊破欽察人各部,第二次西征(1236-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伏爾加保加利亞、保加利亞人的卡馬突厥國、基輔羅斯,進而滅亡位於東歐平原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王國和神聖羅馬帝國、波西米亞與捷克、摩拉維亞與斯洛伐克、奧地利大公國聯軍、大敗匈牙利王國、打敗保加利亞第二帝國,遠征遠達當時義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國的達爾馬提亞(其實前鋒已經進軍到今東北義大利)、原南斯拉夫地區的拉什卡,第三次西征(1256-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木剌夷(暗殺組織)、阿拔斯王朝,以及敘利亞阿尤布王朝(敘利亞被蒙古軍短時間佔領,後被新興的馬木路克王朝驅逐出敘利亞),蒙古帝國在三次的西征中共侵吞了40多個國家。


蒙古三次西征

第一次西征,大蒙古國成吉思汗十四至十九年(1218—1223年),成吉思汗率蒙軍與花剌子模王國、高加索諸國、欽察人和俄羅斯諸國的戰爭。 建立了察合台汗國。

第二次西征,大蒙古國窩闊台汗八年至十四年(1235—1241年),窩闊台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 建立了欽察汗國。

第三次西征,大蒙古國蒙哥汗六年至十年(1252年一1260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領十萬大軍攻滅木剌夷國、阿拔斯王朝、敘利亞阿尤布王朝的戰爭。建立了伊兒汗國。


蒙古帝國征戰列表

1205–1209年 蒙古一統各部戰爭
1205–1227年 蒙古征服西夏-滅西夏
1211–1234年 蒙金戰爭-滅金
1218年 蒙古征服西遼-滅西遼
1219–1222年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滅花剌子模
1220-1223年及1235-1330年 蒙古征服喬治亞與亞美尼亞戰爭‎
1222年,蒙古第一次征伐印度
1222–1224年 蒙古侵略欽察-滅欽察
1223–1236年 蒙古侵略伏爾加保加利亞-滅伏爾加保加利亞
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死,窩闊台繼位
1231–1259年 蒙古高麗戰爭-高麗向蒙古稱臣納貢,建征東行省
1235年,窩闊台以南宋「背盟」為借口,開始征伐南宋
1235年,蒙古開始征伐喬治亞,1330年滅喬治亞
1235—1241年 長子西征,目標是伏爾加河以西的斯拉夫人的各個國家
1236–1242年 蒙古征服基輔羅斯-基輔羅斯向蒙古稱臣,建欽察汗國
1240年 蒙古征服吐蕃
1241年 南宋將領孟珙收復成都、鍾祥等被蒙古軍佔領的城市
1241年 蒙古征服波蘭、立陶宛、波希米亞
1241年 蒙古侵略匈牙利
1241年 蒙古侵略奧地利和東北義大利
1241-1244年 蒙古征服安那托利亞羅姆蘇丹國向蒙古稱臣納貢
1242年 窩闊台病死,窩闊台妻子脫列哥那(乃馬真後)臨朝稱制
1242年 蒙古侵略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保加利亞
1246年 貴由被推舉為大汗
1251年 拖雷的兒子蒙哥登基即位
1252年 蒙古征服大理
1256-1259年 蒙古征服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及敘利亞
1257、1283、1285、1287年 蒙古侵略越南,1957越南同意每三年向蒙古進貢一次
1258年 蒙古征服巴格達,餓死阿拉伯帝國末代哈里發,滅阿拔斯王朝
1259年 蒙古侵略立陶宛波蘭
1259年 釣魚城之戰,宋軍殺死蒙哥
1260年 忽必烈於開平自立為大汗,蒙古內戰爆發
1260-1312年 蒙古與阿尤布王朝、馬穆魯克王朝的戰爭
1264年 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蒙古內戰結束
1264-1265年 蒙古襲擊保加利亞與巴爾幹半島東部拜占庭帝國
1271年 忽必烈稱帝,國號大元,定都於金國的中都
1274年 元軍征伐日本,失敗
1274年 蒙古襲擊保加利亞
1275、1277年 蒙古襲擊立陶宛-欽察汗國/金帳汗國襲擊立陶宛
1277年,元軍第一次征伐緬甸
1234-1279年 蒙古征服南宋-崖山之戰,滅宋
1281年 蒙古侵略日本 失敗
1284年—1285年,元軍征伐越南,失敗
1285年 蒙古征服匈牙利-金帳汗國
1285年 蒙古襲擊保加利亞-金帳汗國
1277、1287、1300年 蒙古侵略緬甸
1287年 蒙古襲擊保加利亞
1287年—1288年 元軍再度征伐越南,失敗
1293年 蒙古侵略爪哇
1222-1327年 蒙古侵略印度
1260-1312年 蒙古侵略敘利亞


蒙古大軍西征致勝因素詳細分析

歷史上蒙古大軍在十三世紀發動了數次大規模的西征,憑藉較少的軍隊和漫長的後勤供應戰勝了所有的敵人(1260年對穆斯林的愛因加魯特戰役失利未計算在內),改變了整個亞歐的歷史,也促進了歐洲和近東的軍事革命。在幾次西征中蒙古軍隊的數量通常很少,總數不過最多20萬人左右(歐洲戰場從未超過15萬),單次戰役的人數則更少,沒有出現在中原對金的鈞州一戰中列陣“層層疊疊,厚20里”的情形。這有哪些原因呢?拙文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西方各國軍隊採用的戰術不適應蒙古人改進的東方戰術

其實,東西方的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差別很早就在雙方作戰時的戰術體現出來了。在東方(以中國和阿拉伯文化為代表的範圍內)的戰爭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西方那種隊形極其嚴密、排成密集方陣,步、騎、弓箭、投槍諸兵種密切協同的軍隊。這是西方人思維嚴謹、講究科學分工、善於組織大的系統工程的表現。而中國戰國時代的車陣、明朝戚繼光組織對付倭寇的鴛鴦陣和對付韃靼的車、騎協同戰陣是遠不能與之相比的。

東方軍隊作戰時,隊形不嚴整,講究部隊作戰的機動性和戰術的靈活性,受《孫子兵法》的影響,講究“詭道”而不講究堂堂正正的正戰。這種戰術意識的支配下,軍隊的單位攻擊力和防護力並不強,如果對付羅馬帝國和馬其頓帝國的密集步兵方陣,採用正面作戰的方式根本沒有勝利的可能。

與東方軍隊不同的是,西方軍隊一開始就採用嚴密的隊形,特別強調突出正戰的攻擊力和防護力,以羅馬和馬其頓的步兵方陣為 例。這種步兵方陣通常由貴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隊伍,身著厚厚的重甲,手握長槍,越往後排,長槍越長,架在前排的肩膀上,這樣就在方陣的正面形成了真正的叢槍如林,方陣的後面則通常由奴隸緊緊跟著,作後勤和護理工作,或者由標槍手不停往對方投擲標槍。這個方陣的兩翼則由騎兵擔任保護兩翼不受衝擊的任務。很明顯,這種戰術的衝擊力是遠非東方軍隊可比的,但它的弱點也非常突出:隊伍轉動不便,必須時刻注意保持隊形的嚴整。

即使在進入鐵器時代,馬的鞍具的發展,使得騎兵越來越重要了,雙方在騎兵的戰術運用上也有巨大的差別。東方的騎兵很少有重裝甲,騎兵即能用馬刀、長槍也可以使用弓箭。騎兵主要目的是為了軍隊的機動能力和正面的衝擊力,可以在很大範圍內作戰。而西方的騎兵部隊發展出了威力強大的重裝甲騎兵,士兵穿著厚厚的鎖子甲,可以有效抵擋刀槍和弓箭的殺傷,騎兵使用長槍和長劍,殺傷力較大。但是與東方不同的是,騎兵戰術的使用仍和古羅馬時代的步兵方陣相同,講究隊形和正面的殺傷力和防護力,幾乎沒有太多的戰術機動能力,作戰範圍仍然是在很小的區域內進行。

東西方的軍隊由於地理障礙,除了歐洲軍隊和中東地區的軍隊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外,以中國為中心的東方軍隊從未與萬里之外的西方軍隊打過照面。唯一可能的機會,在亞歷山大攻克印度準備東進時,因病逝而告終。

蒙古人的戰術。

蒙古在成吉思汗統一各部落後,立即開始對中國北方的各王朝進行大規模的攻擊。蒙古軍隊在一開始完全依賴騎兵的機動性和攻擊力,和過去的遊牧民族軍隊一樣,沒有步兵攻堅力量的協同。在中原各高大堅固的城墻面前,強大的騎兵是無能為力的,儘管他們在野戰中所向無敵。很快,蒙古人從遼、金、西夏的軍隊上學到了步兵攻堅的本領,改變了繼往單純依賴騎兵的戰術,並且學會了運用漢族新的發明的火藥和拋石武器。

在戰術的運用上,蒙古人特別強調的就是部隊的機動性,以遠距離的包抄迂迴、分進合擊為主要戰術特徵。蒙古人的遠距離機動達到了歷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們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規模機動,使敵人很難預料和防範到他們的攻擊。他們在戰鬥中亦很少依賴單純的正面衝擊,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騎兵不停地騷擾敵軍,受攻擊後後撤,待追擊的敵軍隊形散亂疲憊時,早已四麵包抄的騎兵則在一陣密集的弓箭射擊後蜂擁而來。這種戰術在過去的匈奴、漢族、契丹、女真人都用過。但象蒙古人一樣利用四處遊騎做間諜,大規模的騎兵可以隨時遠距離攻擊的情形則沒有出現過。加之,蒙古人大量地編入漢和其他北方少數民族,使用漢族先進的攻堅器材擔 任攻城的任務,使他們在東方無論是野地浪戰還是摧城拔寨,幾乎所向必克。

事實上,蒙古軍隊的騎兵在任何時候都無法一對一地戰勝歐洲的重裝甲騎兵,歐洲重裝甲騎兵的長矛和重劍殺傷力遠大於蒙古騎兵手中的馬刀、長矛或狼牙棒。歐洲騎兵的馬也遠比蒙古馬高大。但蒙古騎兵的戰略戰術則是歐洲騎兵遠遠不及的。歐洲軍隊的戰鬥無論多大規模的軍隊都是在很小戰場內進行的。而且,歐洲軍隊有慣常的騎士之風,崇信正面一對一的堂堂正正的戰鬥,當他們遇見可以把百里方圓的地方做戰場,且習慣迂迴的蒙古軍隊時,他們的確是碰上了無法想像的戰爭場面。
  
蒙古人西征時,在發生大部隊與敵正面遭遇的時候,蒙古騎兵也會迅速排成戰術隊伍發起正面的攻擊。其戰術隊形通常是排成五個左右的橫隊,每個橫隊均為單列。各橫隊相距很寬的距離。這樣形成了遠遠大與對手的寬大正面(從現代戰術來講,這種極易為對方衝擊的寬大正面是極為不利的)。前兩個橫隊是重騎兵(相對東方軍隊),其餘為輕騎兵(相對與西方的輕騎兵可算無任何裝甲的騎兵)。在此之外則還有大批的遊騎四處做表面上無意義的運動。

雙方軍隊在靠近後,蒙古軍隊的輕騎兵會突然從前排的重騎兵橫隊的巨大空隙間以極高的速度衝出,向西方的敵人投射長矛和從中原學來的毒箭。幾次齊射後,重騎兵隊伍迅速後退,接著輕騎兵也迅速後撤,並回到原來的位置。而遭到攻擊的西方軍隊無論是步兵方陣還是騎兵方陣此時都很難迅速回擊,必須保持隊形的嚴密向前推進,否則無法利用自己的優勢殺傷蒙古兵。通常蒙古軍隊的騎兵只要一兩次這種衝擊就會讓敵軍軍心動搖隊形混亂。而這種反覆的攻擊蒙古兵可以不論白天黑夜地進行,因為隊伍相距較遠且不需要太嚴整,蒙古兵的隊形很容易在遠離敵軍後重新排列整齊。一但敵軍隊形混亂軍心動搖開始後撤,則寬大的蒙古騎兵隊形就會迅速變成包抄隊形,對敵軍進行近距離的砍殺。

蒙古軍隊在騎兵快速大縱深地前進時,遇敵堅固的城堡,通常只留少數部隊監視以待後續的攻堅工兵,大部隊仍繼續高速前進,使後方的敵人根本無法作出戰爭準備。

另外。蒙古軍隊常常利用冬季大河結冰時發起戰爭。

戰例。1241年,蒙古蘇布臺和拔都分率大軍進攻東歐,強行越過喀爾巴阡山脈,準備于匈牙利平原會師,在兩支部隊遙遠的側翼還有兩個小規模的騎兵部隊,沿途橫掃波蘭、西裏西亞和東普魯士,掩護主力部隊的戰略意圖。匈牙利國王貝拉在蒙古軍隊進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軍的意圖,立即組織了10萬人的軍隊尋求與蒙古軍隊決戰,蒙古近六萬人的主力則避開匈軍的攻擊稍稍後撤。四月,雙方最終則在紹約河畔對峙。匈牙利判明對岸是蒙古主力後,迅速地搶佔了一個巨大的橋頭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馬車連成堅固的兵營,等待蒙古軍隊的攻擊。蒙古軍在後續的工兵到達後,立即在黎明用威力巨大的拋石車和火箭向守衛橋頭堡的匈牙利軍隊射擊,守備部隊在前所未見的攻擊下瞬間潰敗,蒙古騎兵迅速穿橋而過,向剛剛醒來的匈牙利軍隊主力發起攻擊。當匈牙利人滿懷信心地列隊殺向數量處絕對劣勢的蒙古軍時,很快發現這並不是主力!蒙古軍約三萬人的主力在近百里遠的南方早已乘夜渡過冰冷的河水。蒙古主力從背後殺向匈牙利軍隊,隊形混亂的匈牙利軍隊立即撤回堅固的兵營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營裏發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史料記載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產生強烈的毒煙)、燃燒油。這些攻擊武器大多為西方軍隊首次見到,其內心恐慌可以想見。蒙古人採用了“圍城必闕”的戰術,匈牙利人迅速崩潰從缺口逃亡。但是,身著輕裝的蒙古軍隊速度和耐力遠遠高於逃跑者,可以不停頓地換馬四處截殺。紹約河戰役,匈牙利軍隊陣亡七萬餘人。蒙古軍迅速攻克佩斯城,殺死十萬餘人。

蒙古軍隊靠著部隊的高度機動性,在歐洲消滅了大量裝甲堅固但行動笨拙的歐洲軍隊。因為歐洲軍隊在速度上的劣勢,使得在戰場上逃回來的人極少,很久以來,歐洲人始終認為蒙古軍隊的數量極為龐大。另外,因為歐洲軍隊主要依賴近距離的格鬥殺傷,使得蒙古軍隊在運用機動作戰時,只有少量的傷亡。現代的歐洲軍事史學專家認為,歐洲軍隊和蒙古軍隊在戰爭中的傷亡比例,也許是冷兵器時代最懸殊的。

二、蒙古人特殊的裝備

蒙古馬。
  
蒙古馬若用現代人的眼光看該是最劣等的馬了。蒙古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礙能力也遠遠不及歐洲的高頭大馬。但是蒙古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強的馬,對環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無論是在亞洲的高寒荒漠,還是在歐洲平原,蒙古馬都可以隨時找到食物。可以說,蒙古馬具有最強的適應能力。蒙古馬可以長距離不停地奔跑,而且無論嚴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時,蒙古馬可以隨時勝任騎乘和拉車載重的工作,這也是中國傳統的好馬最終全部被蒙古馬取代的原因。

而且,蒙古馬在蒙古軍隊除了作為騎乘工具外,也是食物來源的一種---蒙古騎兵使用大量的母馬,可以提供馬奶。這也減少了蒙古軍隊對後勤的要求。並且,蒙古騎兵通常備有不止一匹戰馬。

蒙古馬的特殊優勢使得蒙古軍隊具有當時任何軍隊都難以比擬的速度和機動能力。比如,1241年冬季,蘇布臺的主力騎兵從魯斯卡山口越過喀爾巴阡山脈,突然出現在多瑙河流域的格蘭城下時,僅僅用了三天的時間,而佈滿積雪的兩地之間的距離有三百多公里,且多是無路的山地。

中原的新式武器。

蒙古人使用的發石車、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個王朝原來是守備堅固的城防用於抵禦蒙古軍隊的。但蒙古軍隊掌握此類裝備後迅速用於對高大城防的攻擊。火藥和火箭類武器出現在冷兵器時代,其威力自然是驚人的,另外,對從未見過它們的敵人來說,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歐洲戰場,很多時候火藥類武器尚未造成城墻被完全破壞的局面,守軍就會失去戰鬥的意志開始棄城逃亡。

蒙古騎兵的各種裝備。

因為蒙古騎兵從未象歐洲一樣對兵種的武器進行嚴格的分工,加之不象歐洲軍隊使用的武器那樣笨重,所以蒙古騎兵隨身攜帶各種武器,使得其可以隨時完成不同的任務。蒙古騎兵隨身攜帶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馬刀、長矛、狼牙棒。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們的弓箭較長大,需大約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開(電視《馬可.波羅》中有他始終無法拉開蒙古人硬弓的場面),射程遠,幾乎是蒙古騎兵的最重要的殺傷武器。此外,蒙古騎兵常常根據個人愛好裝備其他武器,譬如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這在正規的歐洲軍隊看來是匪夷所思也是防不勝防的。另外,蒙古騎兵的裝甲多為皮革製成,輕便堅韌,雖然遠不及歐洲重裝甲騎兵身上的鎖子甲,但負擔輕,容易保持長時間的戰鬥力,此外,不會象鐵制鎧甲那樣在嚴寒酷暑時節成為難以忍受的酷刑。

三、蒙古軍人的訓練、忍耐力和其軍事化的特殊社會組織

蒙古軍隊和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一樣從小就是戰士。在馬背上長大,從小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時候就早可以算成職業軍人了。由於在嚴寒和艱苦的環境中長大,都具有極為堅韌耐勞的性格,對物質條件的待遇幾乎從不講求,爬冰臥雪在其視為常事。遠距離跋涉更是從小的習慣。對物質條件的不講究,使蒙古軍隊的後勤負擔很輕。蒙古軍人擁有東西方各定居的農耕民族素無的連續作戰的意志和能力,這是西方養尊處優的貴族騎兵們和中國被抓來的百姓永遠難望其項背的。

和所有的敵人相比,蒙古人都在文化和物質上處於落後地位,大規模地攻佔掠奪始終是激勵其保持旺盛戰鬥力的原因和動力。對財富的渴望對殺人帶來的刺激使得蒙古人幾乎沒有停止對外發動戰爭時候。蒙古人放手讓士兵可以任意屠殺的政策,在心理上可以讓殺人的血勇刺激軍人的好戰情緒和原始勇氣,使得蒙古軍人成為極其勇敢野蠻的戰士。肆意的掠奪則部分解決了蒙古軍隊後勤供應問題。

另外,蒙古各部落統一後,幾乎把對外戰爭作為民族生存的依靠,遊牧反而降居次席,蒙古國走向了完全的軍事化道路。為了訓練出最好的軍隊,蒙古人三四歲的孩子就被投入專門的軍事訓練部門進行軍事學習。他們被嚴格地進行騎馬、射箭的訓練。這些被從小訓練出來的孩子組成的騎兵部隊,戰鬥的素質和技能是極為驚人的,他們在馬背上無論是衝鋒還是快速撤退都能準確地射擊敵人,換言之,所有的普通戰士都是李廣那樣的神射手。這一點,他們幾乎所有的異族敵人都無法作到。這也是歐洲軍隊在沒有給予蒙古騎兵殺傷的時候自己就遭到重大傷亡的原因。

蒙古人建立了與戰爭相適應的社會組織。各部落的領導即是生活生古人建立了與戰爭相適應的社會組織。各部落的領導即是生活生產的管理組織者又是軍事行動的管理組織者。對外發動戰爭時,可以全民動員,全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參加作戰行動。如對花剌子模國的長期圍困,就是全民參與,在城下放牧生活,維持軍隊持續不斷的攻擊力,直到城市被攻克。


刀無兩張利,更強的軍隊也有弱點

綜上分析,蒙古國軍隊在亞歐大陸東征西討所向無敵幾乎是必然的結果。而蒙古在日本和越南戰場上的失敗,恰好是因為這兩個戰場是蒙古軍隊最無法發揮優勢的地方。他們必須下馬乘船,靠老天保祐才能平安到達目的地,抵岸後,在叢林山地面前,他們無法大規模地穿插機動,甚至還不能騎馬作戰。更糟糕的是潮濕的空氣讓他們適應大陸氣候的鼻子無法呼吸,他們成了病夫或被瘟疫奪去生命,就像歐洲軍隊不能適應他們一樣,他們也不能適應這裡老是從叢林冒出的軍隊。何況,他們的戰友是心懷狐疑的漢人。


萊利:從戰術來說,如果被蒙古侵略的國家能善用"火"的話,以鐵騎機動性致勝的蒙古帝國,版圖就難以順利迅速擴展!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中華百科、中華網、搜狐Blog、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意志力的威力


人類可以靠意志力作出一些超越常理的事,包括「用意志擊退病魔;用意志抵禦嚴寒」...等等。究竟這種意志力有沒有科學根據可以解釋?如果一個人深信自己是聰明人,真的會變得聰明嗎?


「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sy)

人類這種靠意志力實現的行為,在傳播心理學上有類似的一種學說叫「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sy)。

定義: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懷有某種期望值,這種期望值將會(不自覺地)引導著這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行為,這一系列的行為將最終導致另外一個人也朝著這個原先的期待值前進,最後這個預言得以實現。)

這一理論經過近40年的實踐,在西方的心理學領域已經得到全面的論證(雖然也有少數的反對之聲)。這一理論最著名的實驗出自1968年conducted by Dr. Rosenthal and Dr. Jacobson.首先,他們給一個中學的所有學生做一個IQ測試,然後告訴學生的老師一些學生的智商(IQ)非常高,並讓老師相信這樣的高智商足以讓這些學生在來年的學習成績中有個很好的飛躍。但事實上這些所謂的"高智商"的學生並非真真的高智商,他們這是被隨機的抽取(因此,他們不見得有其餘的學生智商高,也並不比其餘的學生有提高來年成績的能力),唯一的這些學生與其他的學生的不同在於老師的思想或人知中。隨後的實驗結果是驚人的:那些被老師認為"高智商"的學生(事實跟其餘學生的智商一樣)在來年的學習成績確實突飛猛進。科學家認為原因有:

1)老師的期望值在不知不覺中給了這些"高智商"學生更多的感情投入;

2)給了更多學習資料和讓他們研究跟難的學習內容;

3)對於"高智商"學生的學習老師在不自覺中給了更多的反饋;

4)老師在不自覺中給了這些學生在課堂中活躍的機會。

這個實驗只是一個經典例子,在近40年的後續研究中,心理學家在不同的環境中無數次證明這一理論的有效性。它的廣泛應用性也使得這一理論成為心理學最重要的理論之一。

雖然「自我實現的預言」看似不能完全解釋人的意志力,但實際原理極之相近。人運用意志力想達到目的時,身體、思想都會隨著意志所想作出變化。例如人類在生病時,靠著樂觀的性格,可以大大改善身體狀況,身體狀況有改善,身體就更能對抗病魔;在寒冬中,人類可以靠著意志力,令身體凍感降低。這些連帶式的影響,都跟「自我實現的預言」極為相近。只差在「自我實現的預言」多數是會影響他人,而意志力多數是影響自己。

特別提醒:以黑暗面來看,深信自己會患大病、甚至是會死,是有可能會實現的!所以樂觀心態是非常重要!


「自我實現的預言」實際應用

在人際交往中,你是否聽到過象“我看他/她就不順眼”,“他/她對我有意見有偏見”等等這樣的抱怨呢?怎麼才能很好的融入到人際交往當中去呢?或怎麼才能運行好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呢?這些問題已經超出這篇文章的範圍,但是根據自我實現預言理論(Self-fulfilling prophecy),至少我們可以說,一個對別人的好的期望值和一系列朝這個期望值引導出的行為將是最重要的。慢慢的你會發現那個人正接近你理想中的那個人。這樣一個良性的人際關係的自我實現的圈就形成了。簡單說也就是:你希望別人對你好,首先你要正確的對待他們---對他們好。

自我實現預言理論(Self-fulfilling prophecy)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圈也能行成一個惡性循環的圈。在兩性交往的後期或在男女朋友分手的前期,你是否經常能聽到“他/她這不好,那不好”諸如此類這樣的詞呢?一些男女朋友在這個時候會發現,原來關於他/她的一些好的個性,品質等都已經不在了。在心理學上,這一現像有個很貼切的名字-致命吸引力(fatal attractions)(In “fatal attractions”, the very qualities that once attracted you(“He's so mature and wise”) can become the very reason you break up (He's too old”)。同樣在這裡,我不能詳細的列舉出如何才能保持一個良好的永存的兩性關係。但是我想自我實現預言理論或多或少對兩性關係中的男男女女們有些啟示。好的期待(如:成熟,美麗)和圍繞著這些期待所引導的行為(列如:稱讚-“親愛的,這件事情你考慮得真周到”(成熟); “你穿這條裙子真好看”(美麗)),慢慢你可能會發現他/她可能就是你的理想愛人。因為他/她也在朝你認為的期待值前進。
  自我實現預言理論得到了西方學術界的普遍認同,並廣泛為公眾所知悉和應用。但也有學者認為這一理論流行的原因在於其“實用性”而非其科學性。對於學術界的爭論,我們可以不做過多的追究。評判這是不是一個好的理論,更多的還在於是否適用於你。


萊利:以黑暗面來看,深信自己會患大病、甚至是會死,是有可能會實現的!所以樂觀心態是非常重要!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互動百科、蠢蛋進化論、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血液循環比火箭車快1萬倍


為了衝出地球,探索外太空,人類一直以來追求更快的速度。近日英國發佈一款號稱“世界最快”的火箭車,時速達1610公里。這款英國Bloodhound火箭車,採用類似火箭的細長外觀造型,車身長度12.8米,車重6.4噸,車輪是由高級鈦製成。由於該車無法採用傳統的風洞測試,所以車身每處細節均由超級電腦矩陣模擬,為了追求極速,車身外的任何油漆都要非常均勻,不可有一絲多餘,因多餘的油漆可能都會導致偏離。

當然,能實現1610公里時速,除了精密車型計算外,強大的“心臟”才是核心武器,打造飛機引擎的勞斯萊斯,則在製造和動力研究上提供全力支援。該車搭載EJ200渦輪增壓引擎,這款引擎同時還應用在歐洲“颱風”戰鬥機上。Bloodhound火箭車還採用一套相當獨特的火箭混合動力系統,這個火箭推進器大約有4米長,直徑為45.7米,僅重450公斤。

不過,其實人類所追求的最快速度,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這種最高速度與人類血管有重大關係。

人體佈滿了密密麻麻的血管,大大小小數量加起來達1000多億條,如果將人體的所有血管接成一條線,科學家估計,成人的血管總長度約為96000公裡。地球一周是40000公裡,也就是說,人體血管接成一條線之後,長度可以繞行地球2周半。


最快速度─「血液循環」

每天人體心臟跳動產生的能量,足以把9千克重的物體升高1米。科學家推算,人從出生到50歲的時候,心臟跳動所產生的能量可以把100顆重量級的人造衛星送入地球軌道。心臟送出來的血液,經過大動脈、中動脈、小動脈,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然後又經過小靜脈、中靜脈和大靜脈,再返回心臟。血液按這個順序“旅行”,速度非常快,在體內循環一圈只需要20秒鐘,依此速度算,血液在一小時內可循環180圈,1年是157.68萬圈,如果一個人活到80歲,血液會在體內循環12614.4萬圈。


簡單推算比速度

全球最快─英國火箭車 圍繞地球一圈需時 24.8小時

人類血液循環 圍繞地球一圈需時 8.3秒


萊利:人類成人血管總長度約為96000公里;地球一周為40000公里。換言之,人類血管可以圍繞地球約2.5周!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明報、at.YOKA、163.com、各知識分享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一般的知識 非一般的見識

FaceBook搜尋:萊利非常識

www.facebook.com/roycommonsense